【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政策定调放松下流动性维持宽松人民银行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银行在流动性安排方面可以通过货币市场或其他的方式,保持流动性稳定。
为应对疫情冲击,货币当局加大了货币放松的力度,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不再是总量调控政策,而是寓结构调整之中!首先,宽松更加强调针对实体经济,为提高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其次,央行通过投放流动性、降准、再贷款、专项支持等手段综合运用,提升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综合看,央行通过信贷供求两方面努力,提升了信贷增长,使得全社会的信用扩张维持了较高水平,流动性环境显著趋于宽松。
企业信贷期限更均匀,信贷增长更加合理2020年以来,新增信贷结构的一个最显著变化特征是,短期贷款明显增加。从企业部门信贷新增的期限结构看,企业新增信贷增长仍然主要集中在中长期,信贷增长显然主要是政策推动和“补短板”基建增长的结果,经济运行压力短期还将持续;但短期贷款比重上升态势也开始显现,如不是疫情冲击,经济好转态势应更明显。金融“脱实向虚”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资产泡沫对金融资源的吸附力仍然相当强大。在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放松有可能引致资产泡沫的反弹,进一步加大经济转型难度,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增加更大压力。
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夯实经济、 市场走稳基础笔者一直指出,宽货币将向宽信用转变,资管新规下风险防控时期宽信用的下降,是一段暂时的过渡时期。长远看,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和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是构建货币政策三角形支撑框架的重要基础。
伴随资管新规扥等监管体系的完善,宽信用将重新得到体现。在新增社会融资中,由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票据融资构成的表外融资结构,自 2020年以来就已重新恢复正增长,虽然增加规模不大,但已结束了过去 2年的持续下降局面。
高增长态势长期难持续,降息仍可期随着经济进入后疫情时代,宽松货币政策的负效应将逐渐显现。中国房地产领域的资产泡沫一直未能有效缓解,并已对经济内生增长构成了实质伤害,未来货币偏松局面如不能及时调整,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发展目标将得到根本性伤害。当前偏于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主要为了防止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物价环境并不构成对降息政策的制约,伴随一般通胀水平的回落,“降息”的条件已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