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5日至16日,113个国家的1300名代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为了纪念斯德哥尔摩会议和发扬会议精神,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建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既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而就在2019年6月5日这一天,在位于杭州湾北岸的上海化工区,一座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加氢站正式落成并即将投入运行。这件为了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实事儿,也迅速成为了当天重磅“头条”。
这件看起来有些偏专业的事情,为啥会引得大家如此关心呢?
“何止于大”?它还是加氢界的“母舰”
众所周知,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都在开展氢能和燃料电池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推广应用,而我国也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列为新能源汽车三大发展方向(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提振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不过,虽然氢燃料电池车拥有节能环保、加氢时间短(只要5分钟,与加油相当)、续航里程长等优点,但就跟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制于充电站/桩的普及程度一样,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也有赖于加氢站的配套支持;而且相较于日韩等面积较小的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条件不一,在通过不同的制氢方式降低成本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智慧”(当前加氢站的氢气价格约为70元/公斤,还有相当大的降低空间)。
比如说,化工是上海实体经济的重要板块,也是“上海制造”的一张“名片”。上海化学工业区作为国内最先进、效益最好的化工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吸引了巴斯夫、科思创、中国石化等行业巨头纷纷落户,已经形成世界级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而这里对我国的制氢产业来说也大有潜力可挖。《电动大咖》了解到,园区内的工业副产氢过去大多被企业直接烧掉,这无疑是较为低效的氢能使用方式,但如果加以应用,(每年)足够供应约3万辆氢燃料汽车的运行。
而6月5日落成的上海化工区加氢站(又称驿蓝金山加氢站),其氢源正是来自于上海化工区的副产氢气,通过管道输送(这也是国内首座利用管道输氢的加氢站),不仅可为在区内示范运营的20辆上汽氢燃料动力电池轻客大通fcv80进行配套,也将向社会各界提供商业化服务。这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将进一步推进燃料电池车的规模化和商业化,助力上海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燃料电池车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
据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介绍,上海化工区加氢站具有燃料电池汽车加氢、长管拖车氢气充装、燃料电池汽车维修保养、电动汽车充电等功能。这座加氢站的日供氢能力达到1920公斤,具备35mpa和70mpa两种加注压力(同时也是国内首座商业化加氢母站和70mpa加氢站),每天可以为上汽燃料电池fcv80加氢400辆次,这意味着可以跑11万公里。
在今年浦江创新论坛上,《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发布,长三角计划2021年前规划5000辆氢燃料电池车、40座加氢站。上海化工区加氢站将作为母站,为上海加氢站供氢,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快上汽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进程,并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氢走廊”的布局和建设。
这个加氢站不简单 氢能界“老司机”都出力
《电动大咖》在崭新的上海化工区加氢站内注意到,上汽大通g20 fc氢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fcv80燃料电池宽体轻客、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申沃燃料电池客车等一系列车型也“整装待发”,而它们均出自国内最早布局燃料电池车的车企——上汽集团之手。
作为中国最早从事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早在2001年就开始布局,经过十多年的坚持投入和积极攻关,获得了350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并积极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其氢燃料电池技术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比肩国际巨头。
2018年6月,为了加快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进程,上汽集团成立了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其开发的搭载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的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是国内唯一一款实现公告、销售和上牌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也是国内首款应用70mpa储氢系统的燃料电池车型。从2017年12月起,搭载捷氢科技p230燃料电池系统的大通fcv80燃料电池轻客在上海、抚顺、佛山等地率先商业化运用,目前累计销售400辆,运行总里程超150万公里(152万公里),最高单车运营里程近50000公里,2019年计划继续投放约500辆。其中,在抚顺进行商业化运营(物流行业)的40辆大通fcv80经受住了冬季低温-25℃的考验,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捷氢科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产品p390已完成开发并交付整车,其电堆峰值功率可达115kw、功率密度3.1kw/l、低温冷启动温度-30℃、寿命达5000小时等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与丰田、现代等国际一流燃料电池车企的技术对标。该系统目前应用于上汽大通g20 fc,未来还将陆续应用到乘用车、客车、中型卡车和重型卡车平台,应用场景将覆盖交通出行、公路载货、入厂物流和港口运输等领域。
上海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强调, 作为燃料电池领域的tier 1供应商,捷氢科技是一家“中性化公司”,所以十分愿意为全行业“友商”提供燃料电池产品及服务,从而整合集团内外资源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电动大咖》获悉,除了上汽集团的车型之外,跃进的燃料电池轻卡、中卡、红岩的燃料电池重卡等产品也搭载了捷氢科技的燃料电池系统。
当然了,上汽集团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作为上海驿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座加氢站的投资建设方,是上海国际汽车城下属控股公司)的合资方之一,林德气体为上海化工区加氢站(驿蓝金山加氢站)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氢气气源,并通过管道将氢气从林德工厂运输至加氢站,同时,还提供了现场存储以及离子压缩机和加氢机等基础设备。
在大家最为关心的安全性方面,林德应用技术全球负责人mathias kranz也在现场表示,依托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术,林德不仅可以为上海化工区加氢站在氢气生产、储运、压缩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保驾护航,还能够通过减少氢气在压缩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运输过程中的气体损耗,实现经济效率的提升。
此外,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也为上海化工区加氢站提供了新一代的加氢工艺、设备以及国际先进的压缩技术和解决方案。据介绍,舜华新的加氢工艺将有效提升加氢站安全性、可靠性并降低运营成本。
正是在各自领域均“执牛耳”的多方通力合作之下,上海化工区加氢站得以顺利落成,势必将为以上汽集团为代表的行业“头部企业”继续扎实推进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合作伙伴们共同加快探索新能源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写在最后
2013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打响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的蓝天保卫战,让良好生态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8年5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而在这条道路上,具有高效(热值是汽油的3倍、氢燃料电池的效率可达60%)、零碳排放(最终产物只有水)、便于实现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等优点的氢能无疑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有41家整车厂开发出了56款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并覆盖25家燃料电池系统公司,而在运营加氢站17座(目前已达20余座),在建加氢站45座。预计至2020年,国家将建成100座加氢站,而上海作为联合国发展规划署认定的全球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城市之一,预计要建成5-10座加氢站。捷氢科技的一位工程师告诉《电动大咖》,尽管当前氢燃料电池车的产销量都还不多(2018年为1527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进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细分领域,必将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成熟以及制造、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相信用不了多久,在城市公共交通、旅游景区、物流运输等特定场景大家就会看到氢燃料电池车不断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