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帮助客户做什么:
【1】 提升企业的自我认知,正确定义及合理规划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同时避免盲从或被误导,避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错误做法和风险;【2】解决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性问题,包括组织和流程再造、优化等,使管理变革提升与信息化建设相辅相成;【3】定制融入自身战略意图和模式特征的个性化的信息系统与管理软件,使之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4】为企业信息化的新需求开发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技术与创新论坛、在线咨询与支持系统、企业社区、在线学习与培训系统、各类资源(包括知识、人力资源、客户和数据)共享系统、用户互动平台等。
企业信息化常见问题列举:
甲方(用户方)对信息化的了解完全局限于乙方(软件厂商)的宣传和培训,导致买卖双方处于严重的信息了解不对等的情况,代价就是甲方对乙方的迷信、对自己真实需求的模糊不清、产品交易的低性价比、或者更糟的是企业陷入混乱、双方决裂甚至对簿公堂。
过度信息化,即超出企业需求的合理边界,导致:信息化成本的不必要增加;项目的技术难度增加,系统开发失败的风险增大;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不仅员工抵制,而且更容易出错和难以维护。
软件业与客户过度分割,软件业过分强调软件策划人员的“代码技能”,却忽略其本身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真正理解,也根本没有能力解决企业全新的、独特的和定制性的信息化需求问题。
在企业家一知半解的混沌和行业“大家都在上”的假象中,很多企业还不清楚自己的需要是什么,稀里糊涂地开始了信息化的旅程。企业投资了大量的时间、人员在系统上,耽搁了目前本身已经紧张的人力,甚至可能会造成真正关键的客户关系、业务需求忙不过来的风险。
企业的老板、高管本身并不清楚,或者还没有能力读懂erp的报表,虽然尽了全公司力气维护了数据的准确,而这么精确的数据对他们没有意义,一是他们的经营过程不需要,二是他们看不懂。
盲目否定和抛弃自身有效的管理模式。比如有些企业之前是典型的“人治”。往往很多信息顾问不问青红皂白,断然结论:需要改善流程,需要制度化。但却有不知道人治的价值,不知道最宝贵的是企业家的精神,是企业家的人治让企业拥有了人格,拥有最高的效率,拥有创造性。
领导层继续习惯性的听口头、非数据性汇报,将导致数据化力量的逐步削弱,无法建立数据经营的习惯,并导向公司逐步走向口头汇报和人情管理,最终导致没人看数据,没人听数据汇报。花费大成本的信息系统最后自然荒废。
新旧交接,职责部门的能力又无法完成和承担所需完成的任务,此时公司出现巨大风险:分解了权力,却又在组织上无法重现这种能力。导致公司在某个阶段时间内事务漏洞百出。
大部分信息系统,特别是数据化系统上线的前提条件就是清晰的组织和流程。而很多企业的认识是先后顺序倒置,认为是在信息系统上线的过程中来优化组织、梳理流程。结果当然是很明确的,不但不能,甚至会在系统过程中,因为此诸多问题无法解决却又各种矛盾碰撞在一起发生,导致企业运作的诸多问题并发,不但系统无法上线,甚至直接影响企业日常运行。
企业的变化速度加快,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生态的变化更快,刚上线的信息系统可能很快就过时了、不适用了。
不缺乏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也不缺好的管理人员,但极缺既懂代码又懂客户方经营管理的高级人员,尤其是洞悉企业和管理演进方向的高级专家。缺乏把握企业管理,把脉基本需求并向软件开发进行转换的高级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