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换挡转型期间,企业家和部分学者不断提出企业税费负担过重。万得研究报告显示,2016 年全国省市的生产税比重集中在13%~20%,其中云南、上海、陕西和广西增加值税负率分别为20.26%、20.01%、19.68%和19.24%。我们初步调研和搜集整理信息后发现,目前上海企业的税收负担存在以下问题:上海企业因行业不同产生税费负担存在差异;部分中小型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申报程序复杂、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长期性等原因,而放弃了申请优惠政策。
目前已有资料显示:传统行业税费负担率较高;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所有权结构不同导致同一行业的企业税负不同。企业成本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竞争力,降低投资吸引力。根据以上问题,我们选用了国泰安数据库(csmar)2010年~2016年的年报数据,在剔除了农业类、金融保险类、综合类、st类上市公司后,保留了具有完整数据的147家上海的上市公司,分别就流转税税负、大口径综合税负、小口径综合税负等三项指标初步考察了上海上市公司的税收负担情况。
处于第二、三产业的上海企业承担的流转税税负差异显著
(一)第三产业的上市公司承担的流转税税负较高。
企业流转税税负是指企业缴纳的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其中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企业在交易环节产生的应交税金。这一指标衡量的是企业在生产、批发、零售环节缴纳的税收和附加。对以上147家企业的相关数据整理后发现,处于第二、三产业的上市公司的流转税税负差异显著。处于第二产业的上市公司近7年的税负在1%左右,相对稳定;处于第三产业的企业税负则在3.01%~3.92%区间内,始终高于第二产业的上市公司。可喜的是自2010年最高3.92%一直下降到了2016年的3.01%。这应该是随着增值税由生产性改为消费型后,继而增值税扩围、全面营改增后的效果。
(二)第三产业的上市公司综合税负显著高于第二产业的企业。
关于企业综合税负的衡量标准较多,我们选取了两个认可度较高的指标——大口径综合税负和小口径综合税负。大口径综合税负,是指企业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与所得税费用之和占企业总收入之比;小口径综合税负,是指企业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与所得税费用之和占利润总额之比。其中小口径综合税负与世界银行衡量各国总税负的指标比较接近,有利于比较企业税负。
根据大口径综合税负测算,处于第二产业的上市公司的大口径综合税负在2.62%~4.12%间波动,较为稳定;而第三产业的企业则在5.92%~6.54%间波动。依旧是第三产业的大口径综合税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的上市公司。必须指出的是,上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自2010年之后一直超过57%,到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70%。这与第三产业税收负担占比趋势比较一致。但从长期看,如果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不能进一步下降,则不利于第三产业扩大规模和发展,进而影响上海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
根据小口径综合税负指标测算,第三产业的综合税负依旧显著高于第二产业,2010~2012年三年均在44%附近,随后2013年为52.36%,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2014年下降为27.39%,随后逐步增加,到2016年上升至45.46%。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外部环境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引导发展,充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整体税负下降。
多维度激励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减税降费仍是企业“降成本”的重要一环。不仅如此,在全球税制改革浪潮中,上海需快速做出反应,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为企业减税降费。目前,在上海已经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如何在保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将其能享受到的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与上海发展重点紧密结合,同时激励第二产业提升盈利能力,从而引导第三产业充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实现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加快科创中心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一)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可抵扣(扣除)项目,以降低流转税税负。
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上海市于2016年6月颁布《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直接对标“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三个方面对产业进行规划: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三是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针对流转税而言,其减免或返还权限属于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地区少有减免权限。因此,为降低上海企业承担的流转税税负,主要方案为尽可能发挥国家颁布流转税中具有优惠政策优势的产业,激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充分发挥科创中心优势等。
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低税率新兴产业。《规划》目标是上海在“十三五”期间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高端智造中心之一。与此同时,2018年1月4日,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也指出要着力保障上海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基于前述分析可知,上海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高于第二产业。2017年,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60.2%提升至69%,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造业部分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6.8%,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为进一步维护和培育第三产业,同时降低企业税负,建议激励并引导发展低税率的战略新兴产业。
(二) 强化企业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随着《规划》等发展规划的推出,上海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有效降低人工和能源等成本、以实现“中国智造”的发展重点已经越来越明确。上海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先进制造核心技术的研发,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可靠性等技术指标,改变在价值链中低端徘徊的局面。据此,建议上海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向各区、各地普及优惠政策,尽可能减少门槛设置。企业所得税应注重鼓励企业科研创新,增加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以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