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green valley乳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卫·罗斯(david ross)1月7日赶到上海,希望调研一下自己牧场生产的鲜牛奶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未来可能的销量。
他此行的触发点,是一周前自己的中国渠道商、品牌商兰维乐(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兰维乐”)刚刚拿到了一个试点资格。
2017年12月29日,兰维乐上海成为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试点企业,获准实施“审单放行”、“进口直通”等差异化分类管理新模式。借助这一模式,兰维乐的鲜牛奶从在green valley牧场上生产出来,到在上海上架销售,时间可以从之前的10天左右缩短到三四天。
一起拿到试点资格的,还有另外4家企业: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纽仕兰新云(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纽仕兰”)、广派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
验放模式改革
兰维乐在国内销售的牛奶,瓶子上印着“新西兰农场直采,空运直达”的字样,它希望用新鲜的概念,来打开国内的消费市场。但是,这款保质期只有15天的牛奶,在之前的进口环节,一直略显“尴尬”。
兰维乐董事总经理徐佶雁一直遇到的问题是,进口乳制品的检测需要7天时间,再加上空运3天,等到产品上架,保质期只剩下四五天了。这非常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感受,进而影响销售。
同样的问题,试点企业之一的纽仕兰也面临着。于是,在2017年长宁区开展的为期2个月、涉及1108户企业的大走访活动中,纽仕兰向政府部门反映了自己的痛点。
进口食品毫无疑问需要进行安全和质量的检验,但验和放的关系到底如何处理,才能够更好满足企业实际业务中的需求?
此前上海检验检疫部门已经就此进行了大量探索。2016年率先对新联纺进口奶粉试点“空检海放”政策,即在海运的“大货”进关前,先空运一部分同批次的货物提前进行检验检疫,只要空运货物通关,海运货物到港就可直接进关。该政策将企业检测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加强。
长宁区区长顾洪辉表示,2017年5月长宁区到国外考察鲜奶进口的过程,在对标国际先进的通关模式后发现,进口商品的检验环节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017年10月,上海检验检疫局与长宁区就进一步推动验、放环节的改革达成共识。2017年12月,此项改革试点落地。
这项差异化分类管理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了边验边放。
由此,一瓶兰维乐巴氏杀菌奶在运抵口岸后,可以更快出关上架销售,至少能确保还有10天的保质期。
徐佶雁说,这一政策对于冰鲜类产品最为有利,比如牛奶、三文鱼。现在,兰维乐在考虑推出由乳制品和水果制成的儿童食品,同样也是短保质期的产品。“以前不太会考虑推这样的产品。”
徐佶雁说,政府的政策便利,是企业是否能够操作这种商业模式的前提,只有政府给了相应的便利,企业才能够通过市场推广、营销等手段,拓展产品类别,进而做大市场,“希望我们今年的销量会是2017年的三倍。”
如何做到零等待
到底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进入试点?又如何做到风险可控?
顾洪辉说,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基于海量企业调研以及大量数据分析,否则很难做到风险可控。能在长宁试点,原因之一也在于长宁存在一批优质的企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圈。
长宁区贸易功能突出,外资外贸企业云集。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长宁区已集聚了7000余家外资企业、3000余家贸易企业、700多家外资企业代表处、47家跨国公司总部。2017年1至11月,全区进出口额达59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同比增长46%,增速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
长宁区商务委员会主任杨东升介绍说,长宁区选择进出口业务量排名前50的企业以及总部型企业,在与上海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中,通过比对历史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等数据,筛选出15家企业,再经过进一步走访和对接,最后确定了5家试点。
而这5家试点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诚信: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历史合格率高,而且已建立了良好的质量管控体系、溯源系统。
以服装为例,检验检疫部门需要对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保证、企业管理体系,销售阶段对销售者投诉的处理情况等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才确定了试点企业的资格。
浦江检验检疫局局长谢秋慧表示,检验监管的方式分为特别监管、严密监管、一般监管、验证监管、信用监管。此次试点企业的特定产品,享受的就是信用监管,水准高、信用好的企业通关将越来越快,甚至实现货物通关“零等待”。
“检验检疫特别需要差异化监管,因为涉及不同品类的商品,又有不同的风险级别。”谢秋慧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牛奶、纺织领域,也是因为此前形成了大量的数据积累、分析,可以对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更精准的把控。
2017年12月28日,除了5家试点企业签署质量安全承诺书以外,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长宁区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推动质量共治开展便利化试点合作行动计划》,由此形成一个“质量共治”的架构。
在这样一个监管模式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专业组织)三方形成了一个三元架构,共同参与全过程监管。而且,各方的角色都在发生变化。
谢秋慧说,企业的责任更重了,它们需要通过购买质量保险、构建产品可追溯体系、严格遴选供应商、主动召回缺陷商品等多种举措,自行承担信用风险,确保质量安全。比如,纽仕兰就引入了中检溯源系统。
同时,“从国检来说,是对验放模式的流程再造,从地方政府来说,也是地方政府参与质量共治的创新。”顾洪辉说,在推进信用监管中需要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因此,在国检的工作核心一线、二线之外,则更多需要地方政府的参与,包括信息共享、引进保险资源等等。而一旦试点企业出现风险,也将遭遇联合惩戒,退出试点名单,不再享受相关便利化举措。
借助于近年来的检政合作,实现企业进口零等待的,还不止食品、纺织领域的这5家试点企业。
得益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复制推广到长宁区的进口ccc(“中国强制认证”英文缩写)产品贸易便利化举措,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现在每批开发机和测试机也实现了进口零等待。
戴尔上海分公司以往每批次进口研发测试用途的笔记本、打印机和手机产品时,均需要提供完整的证明材料申请免办ccc证明文件,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的时间,导致产品开发阶段有时因资料不全、产品变更和使用周期调整等原因无法及时申办,影响到产品的开发进程。
而现在,其新增或调整的进口开发和测试机,不再需要提前准备材料,仅需在进口后向检验检疫部门报备产品的基本信息、用途和流向,并接受定期的事后监管。统计显示,2017年戴尔公司涉及免办ccc产品共1878件。
试点下一步
试点已经开始,但探索并未结束。
顾洪辉表示,此次合作的创新意义,在于形成了“四大转变”:一是检验检疫部门对企业的“不合格假定”,转变为合格假定;二是从管产品,转变为管企业,更多发挥企业的自律、自主性;三是检验环节从“国门监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可以在原产地提前介入检测,也可以在进入国门后在货架上、餐桌上随机抽查;四是检验检疫从原来的单方采信,也就是检方采信,转变为多方采信,比如企业自身出具的检验报告、代理方的检测报告、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也予认同,降低企业检测成本。
谢秋慧告诉记者,这些监管理念都是国际先进的理念,但要进一步推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形成更多的案例,积累更多数据。
顾洪辉说,希望通过半年时间做好试点评估,看是否可以更多地向社会推广。“以对标最高标准为统筹,我们希望积极为上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长宁实践、长宁案例。”
而这一试点,对即将举行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上海来说,也是一次进口模式创新的提前预演。中国商务部稍早前宣布,该展会将于今年11月在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多个场合频繁表态,要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主动扩大进口。
目前,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口额增量占全球增量的近20%,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动力。2016年,中国进口环节税收达1.54 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1.8%。
对于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的上海而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目前上海进口占到全国的26.7%,很多进口产品都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服务贸易占到全国的30%以上。
如何进一步扩大进口功能,从“买全国、卖全球”到“买全球、卖全球”,上海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拓展领域。同时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开放型经济体制相匹配、相适应的贸易监管服务体系。
上海检验检疫方面表示,检政双方将积极探索,争取加大企业受益面,积极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检验检疫创新监管机制提供风险压力测试,也为其成功举办打好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