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年的全市大调研,正在成为上海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的重要突破口。
6月9日,上海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因为竣工验收流程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园的企业孵化器三期项目(下称“企业孵化器三期项目”)即将于7月启用。
目前,企业孵化器三期项目的招商已经基本完成,一旦启用,将推动完善整个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
试点的效应
汽车产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1/6,汽车产量约占全国的1/10。2017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232.38亿元,同比增长42.6%。
嘉定是全国单体城市中汽车产业规模最大、研发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集聚了上海大众等整车和零部件企业300多家、研发机构100多家,汽车专业人才3万多名,涵盖研发设计、软件开发、金融服务、博览贸易等功能的汽车全产业链基本成形。
2017年,嘉定汽车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58.3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06.9亿元,同比增长9.5%。
上海已经提出,要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两个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这就需要聚集更多相关产业链企业,形成更好的营商环境。
帮助企业孵化器三期项目加速完成竣工验收的,是嘉定区在大调研中发现问题,进而推进的社会投资项目竣工联验改革试点。
5月10日,企业孵化器三期项目迎来了嘉定区建管委、绿容局、规土局、水务局、卫计委等部门的现场联验。
按照以往的流程,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需要分别向卫生、公安、绿化、建管等近十个部门申请,这些部门也都需要建设单位分别提供验收资料,并组织上门验收。根据以往经验,完成所有的竣工验收手续至少需三到四个月,对企业来说,既“不便”又“不快”。
今年一季度,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在走访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圆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京东)、外冈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园等基层企业时,了解到企业目前均有建设项目在加快施工中并急于投产使用。
“三期项目主要是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企业,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尽快验收尽快启用。”黄军说。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召集区建管委、区绿容局等相关部门就全区产业项目竣工验收手续办理召开座谈会,并在部门支持下对区内办理流程进行优化,明确将部分串联手续变为并联,最大程度缩短办理周期。
改革后,建设单位只需要向行政服务中心的“嘉定区产业项目竣工联验专窗”提交一次验收申请,由牵头部门组织各部门一起现场踏勘,联合验收即可。
而且,不同部门之间的验收,由串联办理改为并联办理,“如果一个部门的验收没完成,不影响其他部门的验收,这就加快了验收速度。”黄军说,从实际效果来看,竣工验收的时间更短,速度更快,要准备的材料也更少。
作为嘉定区的首个竣工联验试点项目,企业孵化器三期项目享受到了更便捷的验收流程。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方面表示,目前嘉定区已有3个项目申请了竣工联验,其中圆迈信息三期项目已顺利完成了竣工验收备案,其余2个正在加快办理中,在办企业对于竣工验收原有的“不便”和“不快”的印象有了明显改观。
通过大调研,上海不断地发现营商环境方面诸多待优化的地方,也逐渐找到了相应的破解之道。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对上海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海市委决定2018年在全市开展为期一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到上海虹桥商务区调研,拉开了上海大调研序幕。此次大调研没有预设主题,要领导干部到基层去“真找问题”,“找真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全市年初以来展开各种形式的调研73.96万次。通过明察暗访、蹲点座谈、网络平台等方式,共收集各类问题43万件。其中民生难题、改革难点、开放盲区是重点。
上海市税务局在大调研中,还特别关注那些税源基数较小,但是数量庞大的各类市场和个体工商户。
在走访柳营路灯具市场时,调研组发现,市场里很多个体工商户因为办理电子缴税程序复杂,仍采用银行柜面缴税的传统方式。经调研组与虹口区税务局研究,目前首批已有28户市场内个体工商户成功签订了三方协议并采取银行扣款缴税。
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李强表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上海土地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商务成本、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要增强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期待营商环境新排位
在去年10月31日发布《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之后,世界银行正在进行新一轮营商环境指标评估,以形成2019年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
世界银行的评估,主要是考察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10个指标,以此判断各个经济体的监管环境是否利于企业的开办和运营。
自2004年以来,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这份营商环境报告影响力日增,覆盖范围从133个经济体扩展到190个经济体。《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排名第78位。数据采集来自上海和北京,其中上海权重为55%,北京为45%。
上海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的努力,已经转化为了企业更强的获得感。
比如,办理施工许可方面,上海将取得土地到获得施工许可的政府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05天,缩短到工业项目、小型项目、其他社会项目分别不超过15个、35个和48个工作日。
获取电力方面,上海将用户申请电力接入办理手续从5项缩减为2项,平均用时从原来的145天,缩减到不超过25个工作日。同时,取消低压非居民用户的外线工程费用,小微用户取得电力接入的成本由原来的近20万元降为0。
纳税方面,关键指标是每年的纳税次数、纳税小时数。上海全年纳税时间由207小时减少至160小时;纳税次数从9次减少至7次。
5月21日,上海市政府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团队召开了政策磋商会。上海市相关部门就获得电力、开办企业、财产登记、施工许可和跨境贸易五个指标分别向世界银行评价专家团队作了改革陈述,并就世界银行评价团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世行营商环境评价团队肯定了上海为优化营商环境所作的努力,同时也希望上海能坚持不懈、保持耐心,不断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马拉松’。上海已经将2018年定为‘上海营商环境改革年’,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革措施,加大改革力度,争取世行营商环境指标持续改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