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特设“人文精神奖”德国小提琴
继首届赛事后,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特设“艾萨克·斯特恩奖——人文精神奖”,颁发给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中,以音乐诠释人文精神的杰出人士。今年,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凯汉·卡勒伊朗籍音乐家共同获此殊荣。
这支农民合唱团曾参演电影《无问西东》,在英美殿堂级音乐厅里获得鲜花与掌声
在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的小水井山村里,存在着这样一支独特的合唱团。他们既可以唱响《彩云追月》等云南民歌,也能原汁原味地演绎西方巴洛克等风格的音乐。该团成员全部来自同一个村子的苗族农民,他们不曾受过专业的培训,在没有乐谱、没有伴奏、没有文献记载的情况下,一直口口相传至今。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成立于2002年,目前有成员60人。团中年纪最大的49岁,最小的16岁,以20-30岁的青年居多。团长张晓明告诉记者,村里另有一个小水井苗族农民老年合唱团。“唱歌对村里人来说已成为一种‘生态’。儿童长大到一定岁数,就会加入青年合唱团,等慢慢变老,则会自动加入老年合唱团。合唱团每一次在村里演出,全村人都会来看。”而整座小水井村的人口数,不过450人。
能歌善舞的苗族人,会吟唱极具民族风情的本土歌曲,并不奇怪。可为何,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还能将西方歌曲演绎得如此纯正?原来,1937年澳大利亚传教士郭秀峰来到了村里,教会了当地人用美声唱法演唱西方经典歌曲。这段故事,经过改编后出现在了今年年初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中。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不仅出演了电影,也为电影演唱了歌曲《茨岗》。
“当时村民们从西方传教士那里学到的演唱形态与技法,通过一代代人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到了今天。”张晓明表示,对于小水井的村民来说,音乐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眼下,合唱团的成员们白天干农活,一周里有三至四个晚上,聚在一起练习唱歌。他们不懂英文,能将英文歌唱得惟妙惟肖,完全靠一字一句的模仿与学习。此外,他们也会用汉语和苗语演唱中外歌曲。目前,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曲库里已有三四百首作品,语言和主题跨越中西。
歌声中融入了苗族民间音乐元素,同时还能对西方歌曲进行精到诠释,让这支合唱团具备了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今年春节期间,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应美国纽约爱乐乐团、英国伦敦爱乐管弦乐团邀请,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中国新年音乐会。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的费舍尔大厅、英国皇家节日大厅等剧场里,他们唱响了《茨岗》《c小调合唱幻想曲》《哈利路亚》等世界名曲,以及《小河淌水》《长街宴》等云南民歌。异国观众热烈的掌声,让团员们感到无比兴奋。
现如今,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的成员没有固定的商演收入。如果农民前来排演耽误了干农活,每人一天则能赚得100元的“误工费”。“艾萨克·斯特恩奖——人文精神奖”的降临,对合唱团的鼓励不言而喻。团长张晓明坦言,获奖奖金将用于合唱团未来的发展。
这位伊朗少年曾经历战火与流亡,在丝绸之路室内乐团中重新找到心之所往
凯汉·卡勒生于伊朗的一个库尔德族家庭,他7岁开始学习乐器,13岁已参加国家管弦乐团演出,此后从师学艺,钻研伊朗古典音乐,尤喜古典四弦琴。1979年伊朗发生战乱,父母担忧儿子前程,催促16岁的卡勒收拾包袱上路,只身逃亡。不久,一颗炮弹落下,炸毁了他的家园,带走了他的家人。
从死神之手逃脱,背着四弦琴的少年,去向何方?何时才能再归故里?没想到的是,等到他再回故里,竟已是古典四弦琴仅剩的少数几位传人。原本打算安家立业,在伊朗教授行将失传的古典技艺,却因多年流亡海外而被严格监控。卡勒不得不再次离家弃国,与相爱的妻子天各一方。
后来,凯汉·卡勒重新找到了他心之所往的地方。1998年,大提琴家马友友发起成立了非盈利性丝绸之路项目,旨在推动艺术家和学院间的合作以及跨文化艺术交流,也研究各种观念的出现与消亡。1999年,在马友友组织的一次丝绸之路项目音乐工作坊中,凯汉·卡勒、基南·亚梅、吴蛮、克里斯蒂娜·柏图等人相聚了。他们彼此合作愉快,也常常擦出火花,然后各自散去,回归日常。
又是几年时间过去。受到911事件的激发,马友友决定将他们重新组合起来,并组成丝绸之路室内乐团,包罗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音乐人,成员多达近60位,创作及演奏包含各国元素的“丝路音乐”,并前往世界各地演出。在某种意义上,马友友的丝绸之路室内乐团旨在用音乐所代表的和平、合作以及国际主义精神,回应和对抗911事件的野蛮和暴力。
除了在丝绸之路室内乐团里,与来自世界的音乐家们共同合作,凯汉·卡勒的个人成就也有目共睹。这个曾在战火中奔跑、背着四弦琴的少年,常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各类乐器。卡勒致力于将伊朗传统音乐结构,与库尔德丰富的民歌格式与旋律相结合。他曾为著名伊朗歌唱家穆罕默德·雷扎·沙贾里安、沙拉姆·纳泽里作曲和伴奏。目前卡勒定居于美国,有两首作品获得了2004年格莱美奖的提名。2006年,他与土耳其巴拉玛琴大师埃尔达尔·埃尔津詹合作,完成上演土耳其和波斯风格的音乐专辑《风》。
据悉,“人文精神奖”并非为比赛选手而设立,也并不局限于音乐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从默默无闻的老师到诲人不倦的音乐家,甚至到各行各业的不同从业者,任何以其自身行动为传播、传承音乐而努力之人都有机会获奖。这一在其他任何音乐赛事中都未有过的举措,旨在从更广义的人文角度,弘扬音乐艺术这一永恒的主题。正如艾萨克·斯特恩本人终身秉持并践行的信仰——音乐让世界更美好。
让我们向所有纯真、朴实、甘于寂寞的音乐人以及音乐教育者,还有不断追寻音乐梦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