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人口、环保、安全等各种要素的约束下,上海的制造业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上海还能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吗?答案即使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从去年上海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7条”、制造业“十三五”规划,到近日刚刚发布的《关于创新驱动发展 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我们可以看到上海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信心和决心。
从这个意见上来看,最少可以给我们三种认识:
一是对上海制造业后滞的问题,看得更清楚了,上海的制造业到底怎么了,上海要不要制造业?答案已经很明确了,制造业还是要的,但是是先进制造业,不再是低质量的、低附加值的、低价竞争的制造业了。
二是上海制造业还会加大发展的,但是统筹会更加有力,资源要素将会向先进制造业倾斜,上海制造业原来都是散开的,比如土地虽然金贵,但有些园区产出很低,今后必须要统筹起来,把“家底”盘活。
三是上海制造业将会更加关注服务,上海制造业的发展将一定会有普惠的理念,更加精准的全力支持助力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
在上海制造业领域,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实体经济可以看成是硬币的两个面,调整产业结构的落脚点在于提升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在于调整产业结构。
目前,上海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资源要素瓶颈约束问题依然存在,传统劣势低效产能占用资源,成为影响提升实体经济、促转型的突出问题。只有深入挖掘存量,加大低效产能的调整力度,才能腾出更多的土地和资源空间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将始终服务于提升实体经济。
总的来说,上海制造业还会有一轮后发优势的,还会成为一种追赶世界最先进科技、最先进水平、最先进管理、最先进服务的桥头堡的,这个意义上的制造业中心,应该比原先那种老旧的中心更为值得骄傲!
但愿上海不负制造业老牌子老大老中心城市的名号;
在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大任面前:上海,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