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有三位来自上海的援助干部王忠民、陈超和王晓华,他们凭着“缺氧不缺精气神”的毅力,用双脚丈量着迪庆的高山河谷,冒着塌方落石的危险,走村入户了解群众需求。精准扶贫、对口帮扶,这三位干部不仅让藏香猪送到了上海人的餐桌,也让当地贫困户尝到了生态养蜂的甜头,针对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筛查工作持续开展,也让他们给当地更多因病致贫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他们也被称为坚守在雪域“云端”的上海三兄弟。
“下一步化验室跟那些全都要在这里做,这里就是消毒室,后面那一间就是青饲料储存室,这个都是纳入到项目规划里的。”早上8点半,陈超就来到齐林诺杰的藏香猪养殖基地,重点检查养殖基地标准化流程落实的情况。
“我们相关的检疫标准,生猪进道和出道是最后一关,所以一定要在最后一关做好清洁工作,从道的清洁到猪体的清洁都一定要做好。”2017年12月,陈超走访贫困户时发现,香格里拉藏香猪主产区128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饲养着藏香猪销售无门。通过多次的沟通磋商,陈超借助企业以略高于市场价认购,将藏香猪加工做成“爱心年货”,送到上海,以扶贫公益价认购了550份藏香猪“爱心年货”。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超说:“去年我们做了以后发现藏香猪的市场非常大,而且藏香猪能很好与我们的产业脱贫紧密挂钩,把消费和生产进行有效挂钩,即推动了这里的脱贫致富,同时让上海餐桌更丰富,这是一个互利的优势互补的内容。”
爱心年货的成功,证明藏香猪的市场认可度,但要真正走出产业之路,帮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还需要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操作。通过陈超的牵线搭桥,村里所有贫困户全部都跟诺杰的养殖场签订了协议,在猪苗培育和生猪出栏收购两个环节养殖场全权保底,免除了贫困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同时,养殖场着力从养殖质量、成品加工、市场进入和品牌拓展等方面,推动藏香猪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增强香格里拉市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净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林诺杰介绍:“基本上每户平均收益一年1万元,有的家庭猪越来越多,以前养两 三头,现在有的家庭养头,七 八头 ,甚至十几头,现在(养猪的数量)一年比一年逐步在增加。”
陈超认为:“致富企业是一个带头领头羊的作用,过程中要把收益和养殖经验,让更多老百姓所接受,并让老百姓在过程中受惠。”
从香格里拉驱车100公里,就是德钦县霞若乡,连续几个月的降雨,路边塌方几乎随路可见,但是这样也不能阻挡援滇干部王晓华的脚步。
德钦县霞若乡夺松村地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腹地,村民沿珠巴洛河两岸狭长山谷山区居住,全村277 户其中藏族和傈僳族占了绝大多数。人均耕地面积少,交通道路贯通受到限制,属于深度贫困村。“十月份我们还可以多采一点,现在正好是开花的时节非常漂亮。”
虽然经济条件恶劣,但是这里丰富的花卉资源为蜜蜂营造了优良独特的栖息环境。傈僳族人有养蜂传统,但基本都是散户散养,没有规模和稳定的收入,很难实现脱贫致富。
经实地调研和东西部沟通,王晓华确定将夺松村养蜂合作社项目列为沪滇扶贫协作帮扶工作重点支持内容。2017年4月,村民自愿入股,募集58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但扩大蜂群养殖规模、实现集中存储、加工、包装以及销售物流,资金缺口还是比较大。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霞若乡夺松村养蜂合作社负责人余金泽说:“刚做的时候太难过了,王副县长跟我们在一起商量,为什么我很难过,老百姓投资在我身上,但是建设方面没有钱,资金来源我们找不到。”
经过王晓华现场调研,反复沟通,最终上海帮扶资金2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如今700多平米配送中心建成,新添置蜂箱1600 多个、蜂种 2700 多窝,全村 277户1140人这下都有了信心。“现在还没有采完,预估一下到我们年底的时候,我估计今年收入30万左右。”
以共同致富为基本目标,合作社采取按蜜源场地分散饲养统一核算的模式、亏损共担、年底蜂蜜产量在2000公斤,利润产值惠及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夺松村蜜蜂养殖基地巳形成生态绿色农业产业优势。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德钦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晓华表示:“这个模式关键基层村级党组织,村委会要有带头人,第二老百姓需要有一定基础,第三要有积极性,这三个方面很重要,如果缺少这些基础,后续资金、基础投入,才可以见到效果,否则没有这些基础,后期资金投入很难见到效果。”
两年多的时间,王晓华足迹走遍所辖的乡镇村寨,总计协调到位帮扶德钦县项目资金3920多万元,在高原藏区完成一大批基础建设、产业支持、社会事业、人力资源等项目的实施,今年又有一个上海援建的污水处理厂项目需要落实,解决当地居民安置点的生活污水处理的问题,王晓华不敢掉以轻心,在这里不仅要生产发展,更要从源头保护好绿水青山的生态特色。这也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守的职责。
王晓华说:“一方面按照国家要求,中央要求,当地需求,上海所能,这是大原则,另一方面做好桥梁纽带,认认真真对接好,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一点事情,为上海资金项目落地,认认真真负责好。”
在维西县城,援滇干部王忠民正在紧急协调一个贫困户孩子的救治问题。躺在床上的这个男孩名叫赵文超,今年13岁,刚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第三中学。今年6月被确诊先天性脑肿瘤,仅仅两个月,他的病情迅速发展,现在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王忠民马上与上海联系,让小超能到上海看病。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副秘书长、维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忠民说:“现在也担心孩子这样的状况能不能去上海?第二就是我们担心过去以后能不能做手术,我们把简单的影像传给他们过去,我们想做出一些努力。”
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对口帮扶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和香格里拉3县(市),实施高原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等856个项目,助推迪庆州脱贫攻坚工作。
维西县城的贫困人口有3万多,占迪庆州贫困人口的57%,绝大多数贫困户散居在自然环境恶劣、信息流通闭塞的澜沧江沿线山区,王忠民觉得,在治疗疾病、发展产业的同时,更要改变当地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这个图纸显示新旧老城,这个是三江植物园,就是新旧两个城分开,一个是产业,一个是生态和宜居,这几个都是我们的重点和主题,通过主题的确立,我们就把城市发展的定位明确了。”
这是王忠民协调上海同济大学为维西县编制城市规划。这也是维西这座西南边陲县城,拥有的建国以来第一份城市规划。王忠民和规划团队以恢复原生态水系为切入口,拓展老城区功能发展新城区功能,为维西的未来留住绿水青山,腾出发展空间。
三年的时间,三位援滇干部要在这里留下一些致富产业,留下一套管理机制,更给未来绘制一幅美好的蓝图。
王忠民说:“我们会碰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绝对不会放弃,只要有我们一份努力,他们会更快进入到小康社会,习总书记说过,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掉队,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涛 摄像:林羡德 编辑: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