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围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关键重点领域,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品牌建设、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新创业、全球网络、发展平台、人才集聚、品质生活等关键领域打造新高地。
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2018年6月27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动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定位和战略任务落地落实,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现就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
进入新时代,上海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按照中央对上海的定位和要求,要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上海要承担起上述历史使命,必须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核心任务和必由之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城市群特别是全球城市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时期,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全球城市,引领服务全国发展,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抓住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中心城市核心功能持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必须把上海发展放在国际大环境、全国大格局中来思考谋划,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方向,准确把握全球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切实承担起新时代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对标顶级全球城市,着力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全面增强城市的核心功能,在若干领域打造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引领未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高地,在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对标顶级、创造一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全方位对标顶级全球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全面融入全球分工合作,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占据全球城市体系的核心节点。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着眼国家战略定位要求、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全球城市分工调整,立足国家最迫切需要、上海最有优势的领域,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聚焦发力,集中资源力量实现重大突破,赢得战略主动。
坚持软硬并重、同步提升。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既持续增强经济、科技、产业等硬实力,也注重提升文化、环境、品牌等软实力,推动软实力、硬实力同步提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综合优势。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始终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破除制约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瓶颈难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高水平制度供给能力,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在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服务带动全国改革开放,全面提升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经过5年的努力,使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显著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全面增强。经济实力全面跃升,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中,占据更多的高端环节;核心功能全面跃升,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全球资金、信息、人才、货物、科技等要素流动的重要枢纽节点;竞争优势全面跃升,城市功能优势、先发优势、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更加凸显,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进一步提高,上海品牌彰显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标杆引领效应显著扩大;治理能力全面跃升,制度供给更加有效,高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用5年左右,使上海“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全面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基本建成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重要承载地,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品牌,成为全球金融体系、贸易投资网络、航运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城市。到2035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卓越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
三、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围绕增强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关键重点领域,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品牌建设、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创新创业、全球网络、发展平台、人才集聚、品质生活等关键领域打造新高地。
(一)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高经济密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推动经济规模和效益提升,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巩固和提升实体经济的能级。保持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强度,借鉴全球城市标准,分类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参数,拓展单位土地的经济承载容量,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进劳动升级换代,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减少简单重复劳动,推广无人系统新模式。支持辐射全国全球的跨区经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受托管理经营,发展离岸经济,在少消耗本地自然资源的情况下提高产出效率,提升服务经济的撬动能力和放大效应。推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战略资源加速集聚,促进战略资源交易交换交流,增强对流量的管控和增值能力。优化中心城区和郊区发展布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推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取得新突破。把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作为关键,推动全球功能性机构高度集聚,不断提升市场规模与能级。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开放,大幅拓展境外投资者参与范围、渠道和规模,支持境内外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做大做强股票、债券、信贷、货币、期货、保险、信托等市场,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功能。大力吸引国际金融组织、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总部入驻,集聚和发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地位的资产管理机构,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提高原油期货、“上海金”等价格信号影响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在岸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加快形成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快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监管中的应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快建设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三)推进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取得新突破。全面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加快建设在全球投资与贸易网络中具有枢纽作用的国际贸易中心。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增强进口集散功能,提高出口质量水平,大力推动文化贸易、技术贸易、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创新发展,不断巩固提升作为全球最大口岸贸易城市的地位。打造一批服务全国、面向国际、内外连接、期现联动的大市场、大平台,实现全要素、全天候交易和全方位、全链条服务。深化贸易和流通创新,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集聚培育一批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大力发展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支持现有跨国公司总部拓展功能、提升能级,增强在母公司全球营运网络中的地位和话语权,集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型总部企业和本土跨国公司。
(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取得新突破。在巩固提升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上海航运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加快航运服务高端要素集聚,吸引国际知名航运服务企业、国际航运组织和功能性航运机构入驻。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制度创新、航运商业模式创新和航运科技创新,提升全球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推进航运服务业扩大开放,做大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强航运金融业务创新,推动航运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提升全球航空枢纽港地位,扩大上海航空枢纽航线网络覆盖面和通达性,促进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一体化衔接,推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大力促进邮轮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建设。
(五)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发展,努力成为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积极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与竞争的话语权,构建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构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四梁八柱”,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世界一流实验室和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群,集聚一大批顶尖科学家、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产出一大批全球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锚定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战略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功能平台和新型研发组织,加强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基础科技领域取得大的进展,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大的突破。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六)打造具有国际标识度的上海品牌新高地。坚持把打响品牌贯穿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上海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含量、文化品位和附加值水平,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显著提升上海品牌的国际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使上海品牌成为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代名词,成为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打响优质高端的“上海服务”品牌,推动服务功能、服务经济、服务民生和服务环境强品质、重效率、上水平,扩大服务半径和辐射范围,提高服务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开展国际业务、运作全球市场的能力。打响享誉全球的“上海制造”品牌,加快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聚焦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发展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引领的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