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上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40岁入行 80岁继续干,这是活跃在上海的摄影家

2023/10/21 4:15:25发布33次查看
如果不是这个展览,我们或许并未关注过上海活跃着这样一群摄影家。她们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就开始活跃在上海摄影界。时至今日,年逾古稀的她们最为年长的已经87岁,但她们依然用镜头在记录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时代臻善——上海50-70年代女性摄影家联展”日前在上海中心b2艺术长廊举行。这一展览由中国文艺基金会资助、中国文联研修院“携手铸梦”扶持的摄影项目“中国女性摄影起源一隅”结项成果展。摄影项目“中国女性摄影起源一隅”就六位女性摄影家——胡秀珍、 陈克家、洪南丽、方蕴华、殷孟珍和任慧君进行了采访,将她们的口述记录和资料进行梳理,再征求各方建 议后遴选一百余幅作品进行展出。
“她们目前留存的摄影作品大多数拍摄于 70 年代末之后,当时恰逢改革开放时代变奏之际,涉及舞台、创意、广告、纪实和风光 等各个摄影门类。”该项目负责人顾晨琳表示:“由于她们所从事的摄影工作岗位和个人经历不同,观察的视角也各不相同,但时代与机遇赋予的烙印在作品中都显而易见,虽然展览不能说是一次全面的展现,但是观察她们、读懂她们,可窥见当 时多彩斑斓的女性摄影家状态一隅,也是社会变迁和时代进步的一个侧写。”
摄影对她们来说就是工作。其中年龄最大的胡秀珍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从事摄影和暗房工作。 她说:“首先,工作是第一位的,要尽力去完成,帮助摄影工作者,用摄影帮助人们。”
陈克家,一位清末秀才的女儿,上海第三钢铁厂机械工程师,1989年退休。在无意间看到南市区摄影学习班的招生告示后,她数十年利用业余时间、精力和自己吃穿省下来的钱进行摄影创作,摄影作品入选和发表约530余幅,20余幅获奖,介绍其文章28篇。退休之后,她花了11年的时间,走街穿巷踏遍了上海每一个角落,潜心专注拍摄在改革开放中即将消失的上海老宅。 2004 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其捐赠的“1994 年后上海市居民老宅”等摄影作品 267 幅。2011 年,经好友帮助自费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 版了《上海 --- 渐行渐远的市井记忆》一书,为上海老宅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觉得摄影这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踏踏实实靠自己的努力,因为照片是客观的。”已经80高龄的洪南丽已经从事体育摄影40年。40岁,对于很多女人来说,几乎意味着事业的瓶颈、停滞或者放弃。而洪南丽却在40岁那年服从组织调动进入体育摄影这一完全陌生的崭新领域。从不喜欢到热爱,人们总是能在各个比赛场地上看到洪南丽个子小小的身影。“在体育摄影现场,所有的摄影师不分男女,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拼智慧搏体力。”
方蕴华,原来是一名演员,退出舞台后,在儿童艺术剧院担任摄影工作,从此走上了摄影之路。她回忆,那时候拍摄演出,拍完之后立即冲回暗房洗印照片,从早上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是常有的事情,“但我就是喜欢摄影。”方蕴华对于舞台拍摄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她不仅仅是记录下了舞台上的精彩瞬间,而且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舞台加点烟幕之类进行创作。
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摄影专业的殷孟珍拍了大半辈子的艺术人像。2007年,她在拍完姚明的结婚照之后,决定让自己正式退休 。殷孟珍所用的摄影设备,从最早的摄影师头藏在布兜里面的那种老式照相机,到后来的机械照相机,到现在的数码机,她几乎经历了摄影技术的所有变革。但她始终认为能用一台普通相机拍出优秀作品的才是真正优秀的摄影师。
“我的手残废了之后,一直做康复锻炼,锻炼到我能举起相机的这个高度,我就没有再锻炼。”任慧君说。不久前她拍下了沪上消失前的书报亭。虽已高龄,但她仍有自己的拍摄目标,希望能深入拍摄,记录更多底层民众的生活。坚持去拍那些行将消逝的人文风景,在任慧君的言语中,摄影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心系社会、百姓的大情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实习记者:胡欣雨)
上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