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季节,晚上睡觉,总会有蚊子在耳边“嗡嗡”乱叫,时不时还被咬上一口,痒得难受。于是乎,开灯起床,驱蚊剂、花露水齐用,电蚊拍、电蚊香齐上,不将可恶的蚊子赶尽杀绝,这个觉是肯定睡不安稳的。
妻子说,这一两只蚊子,你就这么折腾,过去住老房子蚊子那么多,还有臭虫……不是也过来了吗!
我回答,过去是过去呀!再说了,过去不是还经常搞爱国卫生运动,集体行动“熏蚊子”、除“四害”吗?
几十年前,蜗居的环境比较艰苦。
每到黄梅季节,不但蚊子开始肆虐,
还有臭虫等出来咬人,
别小看这些个“小不点”,
不但咬人难受,而且还传播疾病。
为此,六十年前的195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
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四害”的任务,由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动员大扫除、灭“四害”。
现在还记得很壮观的场景,
就是集体行动“熏蚊子”了。
↓
傍晚前,居委干部或居民小组长挨家挨户上门,送上一张卷起的浇过“敌敌畏”的黄草纸。
晚饭后,洗碗毕,家家户户清理好屋子,端出热水瓶和剩菜剩饭等吃的东西,先撤出家中老人孩子,再撤出其他所有人员,关紧门窗后,留一人在屋内点燃有点潮湿的黄草纸后迅速撤出。
随着黄草纸的慢慢燃烧,一股浓烈刺鼻的味道迅速在屋内弥漫,并透过门窗缝隙向外散发。家家户户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如此操作,对蚊子、臭虫、蟑螂、苍蝇等害虫的杀灭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大约一个小时过后,家家户户又差不多同时打开门窗透气,等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发散异味后,才能进屋擦净桌子床铺,安排老人孩子进屋休息。
每到此时,由于屋内不能待人,
马路边、弄堂里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壮观场面更盛于平时的“乘风凉”。
当然,当年的爱国卫生运动,
不仅仅局限于“熏蚊子”,
还有臭虫!
↓
人们经常会被这种扁圆形的小爬虫咬出一串红疙瘩,奇痒无比。为了消灭臭虫也有过集中行动。
人们一起用“ddt”喷洒、用“六六粉”水涂刷、用开水浇烫、用细针挑挖,甚至用油石灰嵌塞家里的板壁、床板和桌椅等的缝隙,就是不想让臭虫有栖身之处。
不过,即使如此大规模的围剿,也很难彻底消灭微小的臭虫。
直到后来发明了一种叫“倍硫磷”的农药,才对消灭臭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88年10月,经中央爱卫会检查和考核,确认上海为全国首批消灭臭虫的达标城市。
有些年份里,苍蝇乱飞,
有关部门会动员
大家一起灭苍蝇。
↓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阵子打苍蝇成为我们课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放学后,人手一个苍蝇拍子,到处寻找蝇踪。
因为苍蝇大都待在比较龌龊的地方,大家就去垃圾箱、阴沟洞等比较脏的地方等待、寻找,看到苍蝇飞过来就拍,拍到后还要想办法把死苍蝇放到小瓶子里并记好数字。
第二天,这些数字会被公布在教室的黑板上,谁拍得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有些时候,蟑螂横行,
居委会会把灭蟑螂
的药分发到每个家庭。
↓
拿到药后,父母会把药分别放在碗橱角落、饭桌下面等蟑螂经常出现的地方,关照我们不许乱碰。
一两天后,会有死去或奄奄一息的蟑螂出现。
不过,蟑螂作为“打不死的小强”,生命力很强,过一段时间又会大量出现,随后引发新一轮的灭蟑螂行动。
在爱国卫生运动中,
老鼠一直都是重点消灭的对象。
↓
为了灭鼠,人们除了用最原始的养猫方法捉老鼠外,还想出了用老鼠药、老鼠笼、老鼠夹等各种工具和封老鼠洞等办法。
有时还会开展灭鼠竞赛有奖活动,捉到老鼠后把老鼠尾巴割下来,交到学校或居委会,统计灭鼠战果,开展奖励竞赛。有的地方灭一只老鼠可换一盒火柴,也有的是一根老鼠尾巴换一张书签。
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中
也出现过“冤假错案”,
这就是把麻雀
当“四害”消灭的事例。
↓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有专家发表文章,说一只麻雀每天要吃约10克稻谷,一年要消耗谷物约2公斤,因而得出了“全国被麻雀吃掉和损坏的粮食数量不比老鼠少”的结论。
于是,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
遭到了大规模的围剿。
消灭麻雀也发动全民参与,大家除了敲锣打鼓外,还从家里拿出了铅桶、面盆、甚至钢精锅盖头使劲敲打,有人还爬到屋顶挥动红旗大喊大叫,目的就是不让麻雀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
齐心协力下,麻雀纷纷掉落地上,束手被擒。有资料记载,1958年,上海共消灭了62万多只麻雀。
然而,
就在麻雀被大量消灭之后,
很多地方的病虫害却日益严重起来。
↓
随后,又有专家深入农村对麻雀进行调研,通过对很多份标本的解剖、鉴别和分析,发现麻雀仅在七八月间才啄食庄稼,秋后和整个冬天是以草籽为食,春天则以大量捕食小虫和虫卵为主。分析后认为麻雀对防治病虫害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1960年3月18日,麻雀不再被列入“四害”名单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臭虫。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
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是
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如今,城市面貌变了,城区环境好了,“四害”扰民少了,生活质量高了,但那些年全民大扫除、灭“四害“的场景,仍深深留存在老人们的记忆中。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