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书记李强6月21日在临港地区调研时强调,临港地区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必须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体现未来城市的发展理念。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全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临港, 2003年开发以来至今已走过十五年的风风雨雨,从“潮来一片汪洋,潮去一片芦苇荡”,到今天发展成由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主城区及临港奉贤园区六大板块,共315平方公里组成的上海“最后一块宝地”。上海临港地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由国际未来区(主城区) 、智能制造区(重装备产业区、奉贤园区)、创新研发区(主产业区)、智慧生态区(综合区)及海洋科创城等功能区域组成,人口规划68万。
2015年,临港编制了《上海临港主城区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对滴水湖及周边的水上运动方向有以下的发展预期:将滴水湖打造上海休闲娱乐目的地、体育休闲运动目的地,集水上运动游乐、体育运动、旅游演艺、休闲度假于一体。
临港管委会积极推动地区内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动。现已推出滴水湖环湖80米景观带、滴水湖西岛、春花秋色公园等自然景观资源,还有已经开放的中国航海博物馆,预计于2018年暑期正式开园的海昌海洋公园,该园年接待设计规模达到300 万人次,成熟之后将达到500万人次,将有力拉动临港海洋类重点项目发展。以及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上海天文馆在临港开工兴建,2020年建成开放。冰雪之星项目也在进一步推进中,争取2018年年底开工。形成以“两园两馆一中心”(海昌+冰雪之星;航博馆+天文馆;帆船帆板中心)的重大项目格局,将有力带动临港海洋文化培育及特色旅游品牌的打造。
作为上海面向未来的战略空间,临港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肩负特殊使命。在《临港地区总体规划纲要(2017-2035)》中,对临港地区的定位描述为:临港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体承载区,是以自贸区创新、产业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开放创新先行试验区,将打造成为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国际智造城”,以产城深度融合、生态美丽、智慧宜居、海洋文化繁荣为内涵的“滨海未来城”。概括起来,临港的发展定位就是“两区”、“两城”。为更好的落实这一定位,临港的发展必须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临港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衔接,强化临港内各板块之间的联动,我委计划年内开展s2海港大道节点改建工程、两港大道部分路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临港客运铁路支线一期工程;同时已启动s2客运辅道专项规划及临港地区中运量公交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商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功能性配套,我委已完成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前期研究工作,下阶段将与新区相关部门衔接,力争年内完成立项,明年实现开工;拟结合港城广场项目建设临港图书馆、综合文化剧院等设施,建设规模约15000平方米左右,该项目计划年内开工,预计2021年建成投用;同时正开展临港艺术中心、临港体育中心等项目的前期方案研究,以上项目均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项目立项,并力争开工。此外,临港管委会于2016年制定了《临港地区主城区商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7年出台了《临港地区主城区商业发展扶持办法》,大力招引品牌项目,2017年9月,港城新天地商业综合体开业,30多家知名商户纷纷入驻,主城区商业能级和品质大幅提升。自2014年起,每逢元旦等重要节庆时间,临港都会举办音乐节、嘉年华、美食节、美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寻找临港特色资源与现代城市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打造临港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临港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衔接,强化临港内各板块之间的联动,我委计划年内开展s2海港大道节点改建工程、两港大道部分路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临港客运铁路支线一期工程;同时已启动s2客运辅道专项规划及临港地区中运量公交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