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耗资142亿、高度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正式投入试运营,它也超越了旁边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的建筑。
但该摩天大楼目前仅有60%的办公空间被承租出去,而上海其他毗邻的高端写字楼,整体入驻率能够达到85%以上的水平。更令人震惊的是,目前实际上仅有三分之一的空间有租户进驻。
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四个一线城市的写字楼平均空置率为9.2%。
而在二线城市中,办公空间的需求更为疲软,总体的写字楼空置率达到28.3%。在中国西部城市重庆,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全市的写字楼空置率更是高达43%。
对此我分析,造成摩天大楼招租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量庞大
摩天大楼由于体量庞大,相当于4至5个常规项目同期竣工,在招商上面的挑战比常规项目大很多。
2、新兴商务区的冲击
现在城市商务区不在是市中心一个,而是诞生了不少新兴商务区,在价格和政策上优势明显,与核心商圈形成了直接竞争,尤其是新兴商务区带来的分流效应以及对优质客户的抢夺,市场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化。
3、虚荣心作祟
世界上很多人之所以了解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城市,就是因为那里建造了摩天大楼。摩天大楼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经济成功”的象征。
但这也造成了不少城市,以更加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展示经济发展的强烈动机——修建摩天大楼,而不顾当地的实际需要。
比如在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贵州,省会贵阳即将建成两座335米高的74层高楼。可在贵阳这样的城市,很难为这些办公空间找到高品质的租户。伴随着建设热潮而来的肯定会有浪费,因为供需之间存在着脱节。
有时候不关注某一个方面的咨讯,不知道的行业变化如此之快,不过仔细想想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也许未来几年,全国各地的写字楼,都会面临空置率日益升高的现象。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造成: ①盲目规划建设 一个城市的建设初期,首先规划的就是写字楼,商业中心,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盲目规划和建设,导致过量的写字楼,加上实业效益下滑,成本上涨。大量的写字楼消耗周期拉长。
②电商冲击 互联网日益高度发达,电商的高效便捷,低成本化,让越来越多的小公司特别是销售型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放弃了写字楼办公。电商和移动互联对线下商业物业的冲击极大,透过下图表就明白了。
上图显示国内几个主要城市商业用房的消化周期,成都167.8个月,需要14年,最短的北京也需要2年来消化,郑州作为新兴一线城市也需要12年的消化周期。
好在2017年政府已经鼓励在国内十几个租赁试点城市进行“商改租”。这样以来把空置的写字楼和厂房改成租赁住房,即缓解了城市中心的住房紧张问题,又解决了闲散资源浪费的问题。
下一轮的投资出路在哪呢?上海还适合买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