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来,中信集团以中信兴业投资集团(下称“中信兴业”)、中信银行、中信泰富、中信保诚基金等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作为落地上海的主要平台,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想上海之所想,急上海之所急”,尽心竭力为上海的发展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并且有针对性地投资了多个重大项目,为上海经济发展、浦东开发开放、市政改造与金融中心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和这座城市一起谱写着改革创新与发展腾飞的华彩篇章。
尽心竭力——推动上海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综合开发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支持建设的浦东国际机场迎宾大道
1988-1998年间,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积极参与支持上海大剧院、地铁2号线、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8万人体育场、静安寺地区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同时在浦东新区的综合开发过程中,给予了大量资金方面的支持,包括以贷款支持浦东国际机场通路配套工程建设等。2001年,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举行了10亿元人民币贷款合同的签约仪式,成为了第一家与磁悬浮项目正式签定放款协议的银行。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中信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1993年5月,在国内基建项目融资困难的环境下,与上海市黄浦江隧道建设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上海中信隧道发展有限公司,以外资身份在境外融资(约等于58亿元人民币的美金),通过bot模式投资上海市政项目建设。在1993至1996年期间,先后与上海市政府相关企业通过组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方式,收购 “三桥两隧”项目(“三桥”即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及徐浦大桥,“两隧”即延安东路隧道、打浦路隧道)的专营权。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核心商圈的上海中信泰富广场高188米,于2000年5月落成,与梅龙镇广场、恒隆广场形成南京西路办公楼“金三角”。中信泰富广场通过导入优质的企业资源、高端的商业业态,成为上海高端商务楼宇中的标杆,从而改变了城市商业的面貌,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1993年5月,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在市经委协调下,动迁了当时属于污染企业的华山路酒精厂,并专项建造了第一个涉外全酒店式公寓项目-华山公寓,通过引进新型商业业态的方式,促进区域环境改善;随后先后开发了中信泰富广场、老西门新苑、中信泰富朱家角新城、陆家嘴滨江金融城、申虹广场、中信泰富又一城、中信泰富大厦、中信银行大厦、中信泰富科技财富广场等城市建设项目。
重点突破——推动上海产业升级
自1988年开始,中信集团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投资实业,并推进金融支持实业发展,经过近30年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做出了贡献。
中信兴业(时称“中信上海公司”)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业务,如来料加工等,为上海的制造业企业解决了关键机器设备、重要原料进口等难题。当时,成立之初的中信上海公司,就为新中华机器厂进口了“航天牌”电冰箱用压缩机,完成了澳大利亚allwaste公司四轮拖拉机来件的组装业务,为上海炼油厂代理了进口原油并加工出口等。
中信兴业还直接投资制造业。从1989年开始,其先后投资了上海申富电机公司、上海信成电真空器件公司、上海申明箱包实业公司、上海卓多资中信化妆品有限公司等。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也积极为上海多家制造业企业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例如,以贷款支持上海夏普空调机生产线、与外贸企业集团上海兰生(集团)开展合作、为上海贝尔公司浦东扩建项目提供2000万美元贷款、参与支持上海汽车工业发展项目、支持上海宝钢发展、注资支持上海船厂崇明造船基地建设等。
1993年,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为中国的程控交换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信银行(时称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分行发放2000万元美元贷款,支持上海贝尔浦东扩产项目。
与时俱进——推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金融作为中信集团的立业之本,是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自1988年开业之日起,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与中信兴业就分别作为上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多个金融领域开始了探索与创新,为中信集团在上海逐渐形成包括银行、证券、基金等在内的金融版图奠定了基础。
百年来,上海作为远东第一大城市,在金融领域拥有开放的格局和深厚的底蕴,也是各家金融机构必争之地。成立之初的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凭借鲜明的业务特色、灵活的运营模式、超前的服务和管理,为上海的金融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在总行领导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夯实银行基础业务,同时以“对公业务”、“外汇业务”等作为重要突破点,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步打开了局面。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原称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分行)以个人外汇储蓄业务在客户中赢得信誉,在上海创出了“存外币、找中信”的服务品牌
在对公业务、外汇业务等建立优势之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积极探索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新领域,逐渐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经过近三十年经营发展,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已成为年营业收入50亿元、自营存款近2000亿元、表内外综合融资超3000亿元的现代商业银行,在发展规模、市场地位、风险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均获得长足进步。
1991年4月8日,中信上海公司证券营业部开业
中信兴业在成立之初,秉持以金融、投资、贸易等业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陆续发展了存款、信贷、委贷、期货、信托、租赁、信用担保、证券等金融业务。1988年,中信兴业取得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和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大力发展了存款、信贷和委贷等金融业务,而后进一步拓展了期货及证券业务,并于1991年4月,成立了中信系统第一个证券营业部——中信上海公司证券营业部,1995年1月,按照中信集团的统一部署,中信兴业将所属的3个营业部移交给中信集团证券部,同年10月,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期,中信兴业由综合性公司向资本运营型公司转变,逐渐精简业务版图,以产业投资为主;而金融板块,经历了创建、重组、移交之后,只保留了中信期货有限公司、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股权。
在基金业务领域,2005年9月,中信集团联合另一“世界500强”金融集团英国保诚集团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信保诚基金,意味着金融业首个跨业合资品牌诞生。
作为中信集团在沪唯一的资产管理机构,同时也是一家“全覆盖”型的专业投资机构,公司具备权益、固收、量化、投行、国际、多策略与组合投资6大业务板块,涵盖了市场上公募基金的主流投资能力。凭借公募基金的制度优势和自身长期稳健的业绩,公司积极践行普惠金融职责,自成立以来累计分红超过220亿元,服务个人投资者456万名、机构投资者1万家,深受投资者的信赖和认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信保诚基金既充分利用上海资本市场不断双向开放的优势,也通过自身业务,赋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07年,公司成为韩国第一只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的开放式基金——保诚中国龙a股基金的投资顾问,是国内最早为qfii提供投顾服务的基金公司之一。时隔10年,公司又为台湾瀚亚投资担任沪港通投资顾问,成为较早一批担任海外公募基金沪港通投资顾问的公司。
目前,中信保诚基金已发展成为一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长期投资业绩领先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产品业绩优秀,明星基金不断涌现。成立以来,公司因突出的投资管理能力,荣获各类奖项60多个,资产管理规模增速连续三年超过50%。
开拓进取——从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一个岛、三条路”的故事
1992年全国掀起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浦东开发开放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为响应国家扩大改革开放的号召,践行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中信集团将目光从上海延伸开去,投向了位于浙江宁波的大榭岛。
开发大榭岛是荣毅仁老董事长任职中信集团期间决策的最后一个重大项目,开发目标是将这座30多平方公里的大榭岛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的经济贸易区”。1993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由中信集团成片开发大榭岛,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2001年,中信集团将大榭岛的市场开发主体——中信大榭开发公司并入中信兴业,并确立了基础设施先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土地价值、保障环境及民生工程的战略思路,大榭岛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基础设施、港口开发 “大投入、大发展”的阶段真正拉开序幕,一大批重特大项目相继落户,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社会事业得到同步加速发展。大榭岛先后建成公路铁路两用跨海大桥、20公里环岛公路、220kv变电站、13万吨/日供水工程、43公里城市排水管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2011年,港区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7001万吨,进口原油接卸量占全国进口原油的十分之一、占全国海运原油接卸量的六分之一,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中转仓储基地。大榭岛以世界500强、行业内龙头企业和国内重特大企业为招商对象,引进和建设精品临港石化项目及能源中转项目,截止2011年底,大榭岛已成为特色鲜明的石化产业园区、环杭州湾产业带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宁波三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东风万里卷潮来,化作鲲鹏冲九霄。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2012年,中信集团将大榭岛整体移交给宁波市政府),大榭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一座产业领先、经济突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海上新城”。这座仅有30.8平方公里的小岛,在2011年成为浙江省第1个财政收入超百亿(100.84亿)的开发区,并成为浙江省单位面积投资规模及产出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榭岛开发始终把生态环保放在重要位置,开发区累计造林面积超过8000亩、扶育幼林数万亩,空气质量优良率也连年位居宁波市前列,在绿水青山之间创造出了金山银山寸土寸金的“黄金效益”,这个偏僻的海岛俨然成了“聚宝盆”。
大榭岛全景
与此同时,1999年,中信兴业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率先来到重庆开始投资高速公路项目。
1999年12月,中信兴业收购了成渝高速公路重庆路段49%收费经营权,期限25年,开创了国内高速公路“tot”模式(即移交—经营—移交)的先河。重庆成渝高速公路被誉为“西南第一路”,重庆段西起荣昌县桑家坡,东至九龙坡区陈家坪,总长度114.2公里。这是建国以后至99年间重庆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的最大一宗外部投资项目。这项投资不仅为重庆地区后续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急需的资金,也拉开了中信兴业基础设施投资管理业务的序幕。
成渝高速公路实景图
2007年3月,中信兴业以控股方式投资了渝黔高速公路重庆段,经营期30年。这是中信兴业与重庆的二度携手。渝黔高速公路位处“西部第一纵”——兰州至海口高速干道,是“五纵七横”和“7918”国家公路干线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11月,中信兴业携手内外部合作伙伴投资建设重庆市沿江高速公路主城至涪陵段,在国内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首创性地采用了“bot+epc”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予工程总承包模式),由此实现了从原先的投资经营者到建设者和经营者并肩的商业模式转型。
这是继成渝和渝黔高速公路之后,中信兴业在重庆市投资的第三条高速公路项目。至此,中信兴业高速公路投资总额逾158亿元,里程达300公里。中信兴业在重庆投资的三条高速公路,成为重庆联通四方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重庆与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有利于重庆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外向型经济,巩固重庆西南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至今日,大榭和重庆的投资开发都已告一段落,但中信兴业通过与地方的互信合作实现了各方的共赢,也由此赢得了各方面的认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