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按需印刷发展;通过教材绿色印刷,引领整个印刷产业向绿色环保转型;通过提高审批效率和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总部经济发展,鼓励印刷企业在上海建立总部……种种敢为人先的“尝试”令上海印刷业焕发出勃勃生机。2014年,上海印刷业工业总产值831.9亿元,到“十二五”结束,上海印刷业工业总产值或将突破900亿元,这在全国虽不是最高,但其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开放印刷市场更具活力
开放,是上海印刷业找到的通往发展之路的第一把“钥匙”.20世纪初期,上海引进当纳利印刷有限公司、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日本西口、利丰雅高、秋雨等一批外资或合资企业,依托他们成熟的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全力开拓包括欧美、亚洲等地区的海外出版物印刷市场,为上海印刷走向高端及增强竞争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上海印刷对内开放。通过颁发出版物印刷许可证、享受培训服务等,鼓励和扶持民营印刷业发展,上海民营印企产值目前已占上海印刷总产值的60%左右。连续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更是以开放的姿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服务于全国印企和相关产业链,引领印刷业转型发展。上海推出的上海印刷大奖评选,不仅有上海本地企业参与,还吸引了全国的印企。今年的第九届上海印刷大奖就吸引了江苏、浙江、山东、山西、甘肃、北京等6省市的141家企业参与。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末,上海印刷产业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国有印刷企业兼并重组,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断增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国际资本进入上海印刷业的步伐日益加快,市场机制在上海印刷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显现。
上海已有数十家具备现代服务业特征的品牌印刷企业。2014年,上海具备总部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印刷企业有4家;截至目前,14家印刷企业获评国家印刷示范企业;10家企业获评创新型企业,数量全国第一;51家企业获得绿色印刷认证,排名全国第四,印刷市场充满活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还了解到,上海目前正率先对印刷业总部经济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已建立或正在筹建的有当纳利亚太总部、上海界龙集团总部、上海包装集团包装印刷科技产业园等。
引领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令上海印刷业发生深刻变化的,不仅是企业体量上的扩容,更重要的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印刷市场服务早已突破原有界限,新型业态如数字印刷、创意印刷和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等发展迅猛。这些年,上海印刷业在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在全行业推广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经济,平台建设、按需印刷有新突破。
2014年,上海在自贸区建立了印刷品对外加工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以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在区内设立的金山知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前期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已经完成,四大平台建设进入调试阶段:一是境外印刷品电子审读和备案统一管理平台,加强境外印刷品的监管;二是多语种境外出版物关键字电子审读平台,提高境外出版物审读效率;三是境外印刷品印刷和境外图书进口统一管理平台,增强境外出版物印刷和进口的贸易便利化;四是出版物进出口按需印刷管理平台,探索图书进出口一本起印,先发行、后印刷的新型商业模式。
此外,图书按需印刷生产中心实现规模化生产。近年来,上海支持金山印刷园区建立规模化生产的按需印刷生产线;制定并发布了国内首个《书刊卷筒喷墨按需印刷推荐标准》和图书按需印刷先行先试政策,协调解决了图书按需印刷的版次、版权等问题;给予金山印刷园区图书按需印刷自主创新的国际、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和图书按需印刷相关出版单位资金支持;充分利用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上海书展等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图书按需印刷。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国内外图书按需出版、网上订购的布局。
实践绿色印刷稳步推进
绿色印刷已成为全球印刷业未来发展的主流。“十二五”期间,上海印刷业对绿色印刷的探索和实践也在全国同行中领先。
2011年5月,在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建立了总局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分中心和绿色认证检测中心,这是全国建立的第一家绿色认证检测中心,切实将绿色印刷落到了实处。同时,上海自2010年起,探索中小学教材绿色印刷试点工作,对教材绿色印刷实施严格监管,要求承接教材印制任务的印刷企业必须获得国家环保部门的绿色认证,要求实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抽样环保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印刷企业及相应出版社将被取消印制和出版教材的资格。到2013年秋季,上海市实现了中小学教材、教辅的绿色印刷全覆盖。
在“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上海市教委又将绿色印刷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设立绿色印刷材料(上海)交易中心,服务于绿色印刷材料采购,旨在通过交易中心,在做好面向绿色印刷材料供应商服务工作的同时,通过对绿色印刷源头的控制,实现对教材绿色印刷的全程监管,凸显绿色印刷在全国推广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在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印刷企业在印刷过程中的vocs排放,包装印刷的绿色环保将与国际接轨,到“十三五”期末,1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60%建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启动绿色环保项目,引领整个印刷产业实施绿色环保战略转型,提高上海印刷业的国际竞争力。
编者按近年来,上海印刷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逐渐从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型,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正是这些企业的开拓和创新,才有了上海印刷产业蓬勃健康的发展态势和发展业绩。为此,特选取以下个案,看看这些改革急先锋如何在新技术、新服务、“互联网 ”等的冲击下顺应市场变化,逆势而上探寻企业运营新模式。
绿色柔印
代表企业:上海新华印刷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6日,绿色柔版《儿童时代》在上海新华印刷有限公司试印成功,开启了国内出版物柔版印刷的新里程。这标志着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北美的印刷新概念在国内印刷界已被接受。
资本运作
代表企业:上海柯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5年1月,上海柯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的仙剑文化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为国内印刷企业转型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由印刷转向青田石雕,柯创文化以全新的商业架构、赢利模式,为企业生存寻求制胜之道。
技艺传承
代表企业:上海西口印刷有限公司
“折纸”这种古老艺术,如今已成为上海西口印刷有限公司走向世界的新名片。在努力做大做强传统印刷加工业的同时,上海西口印刷不断精益求精、改革创新,走出了一条根植于传统印刷之上的现代折纸艺术之路。
民族制造
代表企业: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
几十年紧盯橡皮布谋创新,数十载依靠科技求发展,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让国际使用的橡皮布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其自主研发的绿色橡皮布30%销往欧美市场。2003年,公司开发的5000型气垫橡皮布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并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绿色印刷科技创新特别贡献成果奖。
数字创新
代表企业: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数字高清扫描和三维扫描等方法可实现对物体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地将这样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新疆龟兹石窟文物保护,开创了利用3d立体复制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新纪元。
精益管理
代表企业:上海万通印务有限公司
数据标准是万通生存的命脉。在万通,印刷流程的每一环节,均由标准化的数据设备进行控制。凭借一流水准,结合长期的产品生产数据积累和分析,万通逐步建立了基于国际化标准的绿色生产质量规范,进一步稳定印刷质量,万通成就了其在印刷行业的领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