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上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纽约客@上海》影评:写给“魔都”的情书

2024/5/2 12:57:39发布45次查看
电影《纽约客@上海》在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斩获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编剧奖,由华裔导演夏伟指导,采用全美式班底打造。亚裔美籍明星丹尼尔-亨利和mtv女主播朱珠担当主演,好莱坞明星比尔-帕克斯顿以及美剧演员伊丽莎-库伯加盟。影片主要讲述了华裔美国律师山姆被派往中国上海工作,语言不通的他又陷入法律纠纷,在助理芳芳、酒吧老板唐纳德、“中国通”阿曼达以及上海记者王给力的帮助下最终化解纠纷,并在中国定居发展的故事。
电影给人的第一印象即是导演眼中的上海果然是迷人美丽又神奇的“魔都”。影片值得玩味的就是黑发黑眼的华裔男主角山姆对中国的一窍不通以及一头金发的女主角阿曼达对上海的了如指掌。华裔导演夏伟的目的达到了,这种文化冲突、交融带来的幽默感是自然而真实的。
不难想象,待到电影上映之时,进入影院的观众,尤其是年轻女观众会觉得值回票价。且不谈演技如何,丹尼尔-亨利那张英俊的脸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好么?顶着“红三代女主播”、“尤文图斯老板娘”头衔的朱珠也确实美貌过人。何况最起码,故事挺流畅,制作也比较专业。
《纽约客@上海》全片看下来不难发现这一定不是本土导演作品,典型的好莱坞式爱情喜剧,透着模式化的流水线感。影片中的元素无外乎欢喜冤家、皆大欢喜、外加演员养眼、混搭了中国元素和美式幽默。但模式化也没什么不好,好莱坞的电影机制、类型片的概念都是值得借鉴的。那种类似于《当哈利遇上萨利》、《西雅图夜未眠》的温馨浪漫总是能吸引特定的观众群体。不妨将《纽约客@上海》看做一封“写给上海的情书”,导演长期生活在美国,有美式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偏爱,才能制造了符合中国观众胃口的幽默。何况他本身的目的大概也想让美国人了解中国,了解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的生活。
“文化冲突和融合”是导演除了爱情之外最想表现的东西。故事的主线就是一个华裔律师山姆从不情愿来中国,经历了系列的“磨难”之后,最终在上海收获了爱情、扎下了根。但影片不仅仅止步于此,整个视角十分符合故事本身。男主角是华裔美国人,导演也有着同样的背景,所以电影是一个“外来人”的角度。导演通过山姆的眼睛来看上海,这既是灯红酒绿魔幻都市,又有拥挤的弄堂。中国美女助理难免的爱慕虚荣(虽然最后是个有骨气的结局),机会与挑战并存。
在美国,对于年轻的电影工作者,第一部故事片最好是“越简单越好”的黄金法则:单故事、少场景、少角色。导演夏伟却将背景放在了瞬息万变的上海,这个发生在上海的美式爱情喜剧还有着反转的结局。导演是有野心的,他拍《纽约客@上海》比爱情喜剧多了一点点。从手机这个细节就能看出导演的思考,他的灵感一定部分来自于中国市场上的“山寨机”,从而才有着一系列针对知识产权的法律纠纷;同时片中还有着对于利益和正义的思考,山姆在中国、在上海转变了自己。对于这些内容,导演并没有做更进一步的深入,但对于商业片来说也足够了。
《纽约客@上海》可以看成是这个时代造就的特定的类型电影,近年我们也能看中国电影越来越多的向国际接轨。情感轻喜剧拍到这种程度,能娱乐观众算是表现不错。但还是忍不住想吐个槽,电影英文shanghaicalling多有意境,中文名里的“@上海”实在是却欠了味道。恐怕观众会觉得电影名字有点不知所谓吧。
上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