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奢侈品消费不断回流,国内高端购物中心又开始成为奢侈品牌争夺的重要阵地。
据时尚商业快讯,于2010年被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以丰厚条件从上海商城挖走的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已决定在10年租约到期后离开,将入驻上海恒隆广场,与celine相邻。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自去年底“辱华事件”后就一直遭到抵制的dolce&gabbana也将撤出上海恒隆广场,由celine男装精品店接手。
gucci的新店铺是取代tod's原来的门店,这或许与后者的业绩低迷有关,据时尚头条网数据,今年第一季度tod's集团销售额同比下跌4.3%至2.164亿欧元,低于路透社调查中分析师平均预测,期内,该集团核心品牌tod's销售额同比大跌11%至1.064亿欧元,按汇率计算已连续12个季度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gucci是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仅剩的一个奢侈品牌,也被视为该商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金鹰负责人在10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为了gucci品牌,他们不仅包揽3500万元的装修补贴,而且零租金,只收取营业额2%的提成。
不过有业界人士表示,gucci此次决定不再续约实属情理之中,经过近几年的不断翻新调整,bottega veneta、michael
kors等品牌已经撤离,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一楼除gucci外,仅剩家乐福、食其家和果汁满满等平价生活方式类品牌,二楼是一家亲子早教店,三楼则是一个类似服饰批发市场的大大仓,同时还有一半左右的面积被闲置,整体定位和最初的高端奢侈大相径庭。
相较之下,马路对面上海恒隆广场已成为国内“奢侈品风向标”。作为中国最早开幕的高端商场之一,上海恒隆广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上海富人购买奢侈品的不二之选。
2017年,上海恒隆广场正式完成资产优化,进一步确立其作为home to
luxury的领先市场地位,旨在把握高端消费品销售的上升势头,推动其收入及零售额加速增长。去年9月该商场推出全新会员计划“恒隆会”,为消费者提供专属及个人化的服务体验,从而与消费者建立更密切及更持久的关系。
据时尚头条网数据,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的财政年度内,上海恒隆广场延续积极的业绩表现,总收入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15.5亿元,租金收入及零售额分别上升12%及13%,主要受奢侈品行业消费回暖及与各品牌共同开展更多推广活动影响,商场的租出率达99%,是目前上海坪效最高的购物中心。
仔细观察,无论是上海商城、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还是上海恒隆广场,gucci从未离开核心的南京西路商圈,该街区在最初规划时的战略关键词就是“国际化、高端化、品质化”,旨在构建高端专业的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的中央商务主干街区。而在gucci业绩增长出现放缓苗头以及全球奢侈零售环境重新绷紧之际,上海恒隆广场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中国的其它城市,gucci也都选址于当地核心商圈的最佳商场,例如广州太古汇、成都太古里以及北京skp等。据英国建筑师事务所sybarite与globaldata共同发布的2019年最新研究报告,来自中国的奢侈品百货北京skp每平方英尺销量位列全球第二,称霸亚洲,全球仅次于英国奢侈品百货harrods。
据gucci透露,去年其消费者中有62%为千禧一代,整体来看有35%购买来自中国消费者。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内,gucci在包括中国的亚太市场零售额增幅为35%,主要得益于中国消费者的贡献。
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首席财务官jean-marc
duplaix特别强调,品牌在中国的需求没有放缓,未来将继续扩大gucci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为响应国家增值税减让政策,
惠及更多中国消费者,gucci中国内地商品零售价格已于4月1日起下调3%。
中国市场对奢侈品行业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麦肯锡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 社交裂变:中国“80后”和“90后”
催生全球奢侈品新赛道》显示,2025年中国消费者将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40%,并将成为未来6年该行业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据悉,2015年至2018年间,中国消费者在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占比从23%增加到27%。咨询机构贝恩发布《201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整体主要受惠于千禧一代和女性消费者,并预计到2025年,中国境外和境内奢侈品消费将会持平,这意味着品牌应该把精力放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上。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着陆,关于年轻消费者的争夺战正在进入精细化经营的阶段,线下独立门店成为gucci等在本土市场适应得较好的奢侈品牌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最佳窗口,选址也因此显得更为重要。
截至目前,gucci、上海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和上海恒隆广场均未对此消息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