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上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猪价上涨,为何上海受冲击小?东三省、河南、山东还能下跌?

2019/10/6 7:02:09发布218次查看
阅读更多精彩案例、多维视角、独家访谈:中外管理杂志
(羊毛党也可以转发赚钱哦)
中外管理杂志全年订阅—开拓视野理念领先 - 中外管理
中国虽是全球最大猪肉需求市场,但这个市场金字塔建在沙滩上。
文:本刊记者 任慧媛 责任编辑:李靖
从“水果自由”到“猪肉自由”,大半年以来,中国老百姓的“菜篮子”可谓几经考验。同时,这背后的产业动荡和考验也一点不亚于老百姓钱包的压力。
中国每年要消费掉7亿多头猪,占全球猪肉消费的60%以上。作为全球猪肉消费第一大国,一旦闹起“猪肉荒”,便不仅是民生大事,而且是产业大事。
很明显,猪肉价格上涨是因为猪圈里的猪所剩不多,导致猪肉供需失衡。而对于生猪减少的原因,有说是因为受来势汹汹的“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有说是和国家近年的环保禁养有关,也有说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有关,还有说是是“猪周期”叠加因素的影响,原因固然不止一方,却凑巧扎堆而来。
那么,在此轮“猪肉荒”背景下,产业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又该如何以生猪养殖产业,看清中国养殖业的未来走向?
1
谁说猪价只是一味上涨?不同地区涨跌互现!
非洲猪瘟到目前为止已经波及全国31个省份,预计全年猪肉减产将超过1000万吨,对于猪肉产能已经引起了30%的波动,是“猪周期”引起波动的30倍。非洲猪瘟是导致猪肉上涨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非洲猪瘟自2018年8月份在我国发现之后,紧接着9月份中国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特急明电:限制活猪的跨省调运。以至于2019年年初,四川、浙江、福建等省猪价飙升,而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猪价暴跌。猪肉像是实施了户籍制,价格因省份而发生不同。
恒昌坤元资产投资总监庄锦兴告诉《中外管理》:在没有发生非洲猪瘟之前,全国通过统管调配进行调控猪肉价格,猪价除了会随时节波动之外,在地域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2017年东北、华北与华南、江浙肉价只差1元钱)。而今年的猪肉价格开始出现南北悬殊等现象。
比如:东三省、河南、山东等地属粮食产区,饲料供应充足,养猪有优势,属于猪肉生产区,生猪价格一度跌破了6元的成本价。广东、浙江、上海,福建、四川、重庆等地猪肉消耗比较大,属于猪肉销售区,生猪价格一直保持在10元以上。
很显然,“调运禁令”出台后,产区有猪运不出去,当地又消耗不了,一时间出现了价格低谷,与销区猪肉价格大涨形成了冰火差价。即便是在最近的大涨势态下,产销两地区的生猪价格每公斤也有近6元的差价。
“调运禁令”对于产区养猪企业的补栏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挫伤。6月份产区生猪存栏环比下降9.4%、同比下降32.2%,这将导致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猪肉价格有了持续上涨的潜力。
2
上海猪价为何受冲击小?“冷链物流”已赢发展机会
仔细了解“调运禁令”就会发现,活猪禁止调运,但冷鲜肉、冷冻肉并没有在禁令范围内。所以,冷链流通有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庄锦兴谈道:“非洲猪瘟”不是短期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检验检疫要求,降低疾病传播几率。接下来通过冷链运输进行猪肉供应是供需格外紧张的一线城市应对当前非洲猪瘟不得不考虑的替代模式。因为“调运禁令”之下大城市周围的大型屠宰场面临着无猪可屠的情况,而东三省、河南、山东等产区的屠宰场挤得近乎瘫痪。所以此次“非洲猪瘟”给山东、河南、东三省等产区一些肉类加工企业有了发展的机会,势必会倒逼中国的肉类供应物流进行升级换代。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其猪肉供应90%以上是靠外部调运,而它在很早之前就和河南省签署协议,建立了冷链运输系统,保障猪肉的稳定供应,所以猪肉需求旺盛的上海此次在猪瘟事件中在初期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后期因产区供应下降,才导致价格上涨。
冷链物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新鲜食品的需求,还能够使食物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损失和浪费。近几年,见缝插针的生鲜大潮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时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杨达卿向《中外管理》表示:为保障猪肉稳定供应,需要多管齐下,把生猪运输转向肉品运输,确实有利于降低疫情,稳定市场供应。因此对冷链运输的要求是必要的。
但中国冷链市场发展并不成熟,既有需求侧的问题,也有供给侧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消费市场主体是偏价格敏感型的,这种需求导向造成冷链运输需求叫好不叫座,缺乏买单支撑。但随着中产阶级壮大和消费升级的发展,需求侧问题逐渐不再是问题。而从供给侧看,目前专业冷链服务供给不足,门槛偏高,问题在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加持。随着近两年资本纷纷涌入冷链市场,冷链物流服务市场也在迎来好机遇。
3
猪脸识别?关注的是高端消费市场
自从网易丁磊养出了住公寓、听音乐、不吃抗生素的“味央猪”之后,阿里、京东也争相当起了“猪倌”。阿里巴巴去年年初宣布要用人工智能系统“et大脑”养出“跑步猪”,并号称:跑步公里数将成为判断猪肉品质的新标准。未来,他们想要的是一头跑过200公里的好猪,而不再是一头200斤的猪。而京东则在去年年底干起了“猪脸识别”的事,让养猪的流程变得数字化和智能化。
那么,猪价上涨,这些“科技赋能”,由互联网大佬领衔的“ai猪”是否能有招数?或者缓解当前猪肉的供需紧张?无一例外,互联网大佬养猪全是进行智能化托管,使用ai技术直接对猪的生长情况和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机器人帮忙喂猪、清洁、巡检,以及猪群行为的特征分析、疾病识别和预警等等。
看上去,智能化养猪可谓无微不至,人工智能进入该领域也的确是大势所趋,但结论是:它们与解决猪价问题基本没有关系。
首先是普适性问题。比如:由京东牵头研发的“猪脸识别”系统,每头猪所要建立的画面数据库至少需要7美元。那么一个1000头的生猪养殖场,要建立数据库就需要花费7000美元,折合4.9万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购买设备和后期维护的费用。可谓浪费资源,又没啥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农资服务平台“好农场”创始人程存旺干脆认为:智能化养猪把事情搞复杂了!
所谓识别,无非是有助于判断猪是否得病,可是与真正治疗猪瘟,推动非洲猪瘟的防治关系不大。“一方面,ai技术并不能解决非洲猪瘟防治中抗生素滥用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ai养猪技术叠加在工业化养殖基础上,并未解决工业养殖模式的根本问题——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如何保障猪健康、肉安全和食品安全?”程存旺进一步谈道:解决养猪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发展生态养殖,一举多得,其他办法都是隔靴挠痒。
回到猪肉价格问题的解决上。事实上,目前智能化养出的猪价格更高。例如:普通猪肉在十几元一斤时,“未央猪”的价格就已达到了七八十元一斤。而养殖过程中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更高。
对此,庄锦兴认为:首先,智能化和生态养猪做的是市场规模较小的高端消费群体,与目前猪价上涨影响的是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其次,非洲猪瘟是一种双链dna免疫亢进型病毒,通过种子、运输车辆、饲养人员,甚至短距离的空气流通都可传播,和饲养环境和饲料好坏并无关系。相反免疫力越强的猪在这类免疫亢进型病毒攻击下致死率反而越高。也就是说不论是普通猪、“ai猪”还是生态猪,都有可能感染。对于非洲猪瘟,全世界各个国家至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4
真问题是:中国猪肉“金字塔”不能建立在沙滩上
对于猪肉的保供与稳价,应该说,“养胜于防,防胜于治。”但就现阶段来看,庄锦兴判断,肉价涨幅可能会趋缓,但高位运行的态势,还会保持一段时间,在明年春节前后达到高峰。所以,除了鼓励国民用其他肉类替代猪肉消费或者限量购买等权宜之计之外,还需要看清问题的根本,以及长远举措。
应该说,中国猪肉安全问题关键,与还没有规模化养殖有重大关系。
全球来看,生物安全状态的好坏与规模化养殖有很大关系——荷兰、德国、西班牙很多生物安全级别很高地区,相应地也都以生物安全状态很好的大规模农场为主。而中国则和东欧国家比较接近,虽然已经有一定比例的规模化养殖场,但还是以散养户为主,目前500头以下的家庭猪场生猪出栏大致占全国总供应的60%-65%。
杨达卿表示:猪肉市场的稳健发展从根本上需要供应链抓手。猪肉的供应链全链条管控做不好,价格问题就容易按下葫芦浮起飘。中国虽是全球最大猪肉需求市场,但这个市场金字塔建在沙滩上:在供应方面,作为基石的养殖供应,是“沙化”存在的小农模式;在中游流通方面,也是由众多中小企业及个体运输。这样一个建立在沙滩上的“金字塔”,一旦遭遇疫情等风浪,底层养殖户和中游流通服务都很难扛住风险,造成市价动荡较大。
中国的养猪业,从来都是国家和市场双重塑造的结果。国家目前也在政策方面对于生猪养殖给予多方面支持,除了养殖用地的申请条件放宽之外,还将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内的所有适用于生猪生产的机具品目,原则上全部纳入本省补贴范围,“缺什么、补什么”“急事急办”“应补尽补”。
总而言之,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猪肉一时间的涨价可能伤不了筋骨,要避免的是一边补栏,一边发病,补栏的速度远没有发病的速度快。如此,产能恢复真的就尚需时日了。毕竟,欧洲大陆用了将近30年才让1921年的猪瘟勉强消失。但值得期待的是,中国农科院近期发布非洲猪瘟疫苗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些药企通过一些中西药辅以杀菌物理隔离,在降低非洲猪瘟致死率上已经有了一些突破。
期待中国尽早走出这一轮异常复杂的“猪周期”。
来源:中外管理
阅读更多精彩案例、多维视角、独家访谈:中外管理杂志
(羊毛党也可以转发赚钱哦)
中外管理杂志全年订阅—开拓视野理念领先 - 中外管理

上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