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上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解密上海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从手工敲打、合资并购到自主研发

2020/1/6 23:07:18发布190次查看

文| 腾小涛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1958年5月5日,“牌”小轿车的试制成功,揭开了新中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
牌轿车面世不仅牵动了高层的心,也激发了包括在内的全国人民的造车热情。从那时起,人便立志制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小轿车。
-1-
,早在一百年前,便走在了中国工业的前沿。
说到工业的发展历程,除了宝锠号(厂前身)、杨福兴铁铺(厂前身)等作坊式家族企业外,不得不提到德商宝昌公司(厂前身)。
1915年,德商宝昌公司在法租界内的宝昌路(今淮海路)228号设立,主营的进口及修理。1918年,德商宝昌公司被英商利喴公司收购。
到了1920年,根据市公共租界工部局发出的自动车辆执照统计,共有各种1,899辆。而外国在经营的商行,则有24家。
1931年,英商利喴公司与英商龙飞公司合并。
1936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新中工程公司试制成功第一台柴油。
其二,由汤仲明、范争波、汤允青等人合伙创办的仲明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试制成功第一辆煤气发生炉,定名为仲明国产燃炭。该车搭载的为水冷立式四缸四煤气机,60ps,20n·m,车速52km/h。
1946年,孔祥熙财团的孔令侃收购英商利喴公司,划属建业公司,经营进出口业务。
1947年,据牌照统计数据显示,市共有各种26,800辆。
民国时期到解放前,的工业发展极其缓慢,除了少数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大财团外,家庭作坊式企业林立,但并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体系。
-2-
1949年解放后,利喴公司被接管,后经数次重组,从官僚资本企业改造成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并更名为装修厂。
当时,装修厂的生产设备早已被搬运一空,生产能力非常薄弱,厂里空有一批技术过硬的老修理工,但苦于没有设备,他们只能“摸黑走路”,边学习边生产。
1957年9月,装修厂试制出第一辆,该车的动力采用厂为50ps的四缸加以改装。同年12月,该厂与内燃机配件厂、配件制造厂共同协作,试制出第一辆三轮。1958年4月,装修厂划归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领导,并更名为装配厂。
1958年,装配厂引进了一辆220s轿车,当时几十个最具实力的工业企业都参与了这辆车的“解剖”过程,这种“大联合”式的生产方式使得这辆车被拆解的“支离破碎”,就连锁也被相关的企业拿去研究,进行生产攻关。
此时,摆在各大企业面前的问题,不是工人缺乏热情,不是政府不够支持,而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极低,没有大型的冲压机、锻造机,工人师傅只能用榔头、铁锤敲打,依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复杂的外覆件。
经历半年的努力,1958年9月28日,第一辆轿车的雏形研制成功,人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凤凰。车头矗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与牌小轿车的龙形立标形成南北呼应,寓意龙凤呈祥。而这款凤凰牌小轿车便是牌轿车的前身。
1959年2月15日,凤凰牌小轿车样车被送到了,总理在观看并试乘后,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品质问题。面对问题,人没有气馁,而是展开了新一轮攻坚。
凤凰牌小轿车在进行爬坡实验
为了向新中国十周年献礼,界有实力的企业汇聚一堂,迅速制定了第一批“凤凰”的生产计划。经过深入的讨论,决定凤凰牌轿车外观参考普利茅斯savoy的样式,采用华沙m20的承载式,后桥为自主生产,并采用南汽自主研发的nj050型。在此之后,为了提高轿车的整体档次,人又以前苏联吉姆轿车为蓝本,换装了南汽nj070,对这款凤凰牌轿车进行了第二轮试制。
1959年9月,装配厂组装出了新的凤凰牌轿车,采用sh680q型,90ps。不过由于实际生产中的凤凰牌轿车出现了诸如无法关严、车内异响等问题,它并没有出现在十周年庆典上。
1960年,装配厂更名制造厂,年产三轮1,317辆,凤凰牌轿车12辆,生产方式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初步实现敲模和总装生产流水线方式。
在此之后,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生产所需资源的匮乏,凤凰牌轿车的量产陷入停滞。
-3-
1963年,轿车工业重新启动。
除了将原厂的老技术人员请回外,装配厂与当时多家颇具实力的工业企业重组成了“制造厂”。在造船厂和重型机械厂等企业的支持下,新组建的制造厂开始为新车的研发积蓄实力。
而直到1964年2月,停产近5年的凤凰牌轿车才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此时它已经改头换面,正式更名为牌sh760。
牌sh760外形设计简洁明朗,前脸除了运用大量镀铬件进行装饰外,还搭载了当时国内颇为“流行”的圆筒式大灯。动力方面,sh760搭载了一台2.2l金凤680qk直列6缸,90ps,166n·m,最高时速可达133km/h,传动方面采用了一部四速。
同年,该车型共生产了50辆,1965年定型后开始批量生产。
与定位不同的是,牌在当时更多的是供给级别较低的官员使用,并且早在上六七十年代,便开始面向普通老百姓进行销售。相比而言,牌无疑更加贴近老百姓,也更具有亲切感。
行驶在街头的牌sh760小轿车
1966年前后,制造厂还根据外事活动地需要,精心打造出牌高级检阅敞篷车sh761。这款车除了在外观上有别于sh760之外,内饰还增加了北极星牌闹钟、晶体管收音机、人造革蒙皮座椅等配置;同时,座椅和扶手也分别装有可调式液压自动升降装置,并配备了高频无线电通话装置。
sh761的采用680q六缸直列式机,最高时速90公里,16升。自1966年至1971年共生产了14辆,目前保存完好的不到5辆。
牌高级检阅敞篷车sh761
几乎在同一时期,制造厂相继开发出sh762、sh763等多款轿车,但由于未量产,所以并不为公众所熟知。值得一提发是,该厂还曾为代工过少量ca772防弹车,并生产过代号为sh770的牌防弹车。遗憾的是,该车与sh761检阅车一样生产数量很少,现存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1974年,制造厂推出sh760的改款车型sh760a。改造后的新车在前大灯和线条方面较之前有所变化,当时人们在马路上最为常见的就是这款sh760a小轿车。
sh760a
除了推出改款车型,制造厂还开发出sh771高级轿车。该车定位于ca72和sh760a之间,是牌小轿车的“版”。不过这款车也由于种种原因并未投入量产,仅是小批量试制了30台。
1979年,制造厂更名厂。同年,牌轿车累计生产17,000多辆。
在上80年代初期,牌一度成为我国公务车及出租车的主力车型。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4-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外合资企业排上日程。而在实施的合资项目,引领了整个中国工业的变革。
为了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轿车项目组先后和美国的、,日本的,法国的、、,联邦德国的,共7家公司进行了60多次谈判。
最终,轿车项目组选定了惟一既愿意提供最新技术,又肯投入资金的德国公司。与此同时,(passat b2)的在国内的投产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这里需要提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他就是时任公司董事长的卡尔·h·哈恩。事实上,当时内部并不看好项目,但哈恩认为中国已经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各方面的发展将不可阻挡。最终他力排众议,决定亲自负责项目的谈判。显然,他很明白即使不选择合作,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可能只是慢一些,但终究会蓬勃发展。
1982年6月,中德双方签署了100辆轿车的试制协议。尽管德国公司派遣了多位工程师来中方作为生产指导,但组装工作依然困难重重。当时,生产牌轿车时并没有规范的安装工艺,螺丝拧不紧可以用锉刀锉、榔头敲,但这一套在生产时完全行不通。由于缺乏经验,按计划两天就能装配好的车辆,中国师傅们用了一个星期才完成。
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组装顺利下线。
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并于1985年正式生效,公司就此诞生。
公司刚成立,德国人便从厂的2,900名员工中抽调了1,600多人生产轿车。在技术工人大量流失的情况下,牌轿车已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与此同时,牌面临着政府不管、德国投资商不重视的尴尬境地。
1987年,时任市市长宣布工业是第一支柱产业,并于同年成立了支援建设小组和国产化办公室,至此,真正坐稳了工业的“头把交椅”,与此同时,牌轿车也迅速走向了没落。
轻易击败了老迈的牌轿车。在没有资金支持、没有政府扶植、更没有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牌轿车已经走投无路。
1991年11月25日,随着最后一台车辆下线,牌轿车正式谢幕。
接下来发生的事,想必大家都十分了解。随着的热销,公司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建工厂、谈合作,俨然已经成为发展的风向标。凭借着众多热销的合资车型,制造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而曾经的自主品牌——牌轿车,已经被深深地遗忘在角落......
-5-
自主品牌再一次重现辉煌,已经到了2006年。
这一年,集团推出了自主——。值得一提的是,在集团计划推出品牌时,复兴牌轿车的呼声不绝于耳。最终集团力排众议,决定不采用牌,而是使用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
说到品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关键词——“”和“南汽”。
曾经贵为英国的座驾,曾经和的声望并驾齐驱。1994年,被收购,不过并未给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反而令亏损数十亿美元。无奈之下,将拆分,mini品牌予以保留,品牌卖给了,品牌则以象征性的10英镑甩给了英国财团。
工厂的工人正在工作
21初,品牌举步维艰,迫切需要资金维持生存。而最早接触的中国买家中,就有(以下简称“南汽”)。
双方的谈判进展顺利,甚至一度曝出要组建合资公司。南汽拟出资1亿美元,以设备和技术折成股份,且不控股。整个方案包含了在英热销的8个系列产品和正在研发的两款新型产品,南汽胃口之大可见一斑。当时,有关部门甚至动员集团,希望帮助资金短缺的南汽联合收购。
起初,南汽、双方还有过积极响应,但最终却因为南汽的犹豫而使收购计划流产。
2004年6月,集团与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技术合作、研发整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计划先成立合资公司,然后再由出资收购剩余的股权。由此可见,之前的“上南组合”已不复存在,南汽被踢出局。
75轿车
接下来,以6700万英镑的代价购入25和75车型以及部分技术的知识产权以及大部分研发团队,为发展自主品牌作准备。
令集团始料不及的是,若想完全收购,其所需的资金比当初预算的更为庞大。仅是、亏空以及员工福利方面就需要投入十多亿。于是乎,决定先买技术,品牌的事慢慢谈,在2004年底,购买了几乎所有的核心技术。
2005年4月,正式宣告破产。集团本以为能一举拿下的剩余资产,没想到南汽半路杀出,直接截胡,并购了公司。直观这场交易,南汽以5000万英镑购得了持续盈利的部门,且这批固定资产只要运回国内组装完,便可马上投入生产。当时外界估计,比起南汽付出的不到8亿成本,这批生产线价值要高达100亿人民币。相比而言,势力更弱的南汽占了大便宜。
收购完成后,和南汽均开始了自主品牌的研发工作。双方都卯着一口气,希望在竞争中压倒对方,这其中拼的就是生产和投放速度。
2006年10月12日,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roewe)”。10月24日,旗下首款国际化自主品牌中高档轿车-发布。
2007年3月27日,南汽旗下包括7、7l、在内的多款车型下线。此举意义不仅是展示速度,同时还是向宣战。
与南汽的口水仗从一开始都没有停歇过,双方都自称是具有英国血统的自主品牌,南汽还一度控告侵犯了南汽的知识产权。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南汽表面风光,但内里的资金问题依旧难以掩饰,这点给“上南”在未来的合作创造了最大可能性。
2007年12月26日,集团以20.95亿元现金和3.2亿股股份,约合107.38亿元,收购南汽集团控股股东——跃进集团的全部业务。兼并重组后,跃进集团旗下业务全面融入集团。
2008年6月,品牌推出了定位于紧凑型家用轿车的550,品牌推出了两厢型。2009年起,与品牌的同平台产品开始共线生产。
与此同时,曾经亏损22亿的南汽生产基地也由集团接手。该基地于2008年5月正式投产,到2009年1月已创税收近2亿元,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在的帮助下,南汽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实现扭亏40%,终于在2010年盈利1000万元。
至此,完成并购的拥有了、两个具有英伦血统的自主品牌,并且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与生产能力。
2013年,集团再次“分拆”和,先是在各立展台,后来分别设立了事业部和事业部,开始倾力打造两者的差异化。
从长远来看,和两个品牌都建立在英国老牌企业资产之上。前者有技术资源,后者有生产硬件和品牌资源,存在着极高的资源互补性。两个企业通过品牌共同打造,不仅能避免重复建设和内耗,而且将形成“双品牌互补”态势,发挥协同效应,消除市场摩擦,使资产更高效地运作。
-6-
说到自主商用的发展,客车厂和重型厂是其中的佼佼者。
客车厂的前身是市公共公司筹备委员会第一修理厂。该厂在解放后成为国营企业,更名为客车修理厂。
1957年4月,客车修理厂采用解放牌ca10型货车和全部国产设备,试制出全金属整体结构的57型公交车,该车也是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公交车,该车为68.8kw,可载客90人。1959年8月,客车修理厂采用解放ca10b型试制出第一辆铰接式公交车。
57型公交车
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客车修理厂曾联合几家生产企业,成功试制出海燕ck730微型。该车搭载双缸对置风冷四,12ps,当年共生产了65辆。1960年,客车修理厂按照吉林工业大学的设计方案,开发出新一代的海燕sw710微型,新车采用左后轮单轮驱动,省去了。该车一共生产了100辆,其中51辆供给市出租公司作营业性试运行。
海燕微型轿车
1966年,客车修理厂形成年产大客车600辆的生产能力。
1970年,客车修理厂更名为客车厂。
上70年代开始,国内的客车生产企业多采用解放牌ca10载货和制造厂研制的黄河牌nj651型8吨载货,大批量改装成中、大型单机公交车和铰链式公交车,以此满足发展的需求。
相比客车厂,重型厂的历史则更为悠久。
始建于1922年的英商公共公司停车场是重型厂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货车修理厂。
1958年5月,货车修理厂的第一辆4吨载重交通牌sh140试制成功。该车的驾驶室采用平头方型双排座设计,动力系统搭载为90ps的6缸。该车不但是国内首款双排座中吨位,同时也开启了独立生产货车的历史。
经过后期技术革新,交通牌sh140的前后桥部件和易损件与解放ca10型的零部件,型号也变更为交通牌sh141。1965年,交通牌sh141载重正式投产,当年共下线604辆。
交通牌sh141载重
1967年,货车修理厂更名为货车制造厂。
1969年9月,为适应矿山、钢铁工业生产发展需要,货车制造厂试制出第一辆结构为6×4驱动3桥10轮倾卸式载重。该车为220ps,75km/h。几乎在同一时期,制造厂以前苏联贝勒斯27吨矿用载重为原型,试制出第一辆sh380型32吨矿用自卸载重。1971年,sh380型矿用自卸载重转由货车制造厂生产。
牌sh380 矿用自卸载重
1979年,货车制造厂更名为重型厂,隶属于市拖拉机工业公司。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客车厂和重型厂当年的年产量相当“可怜”。也正是如此薄弱的“家底”,在后续的改革开放中,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硬是将其发展成为中国产业的中坚力量。
自主的再次辉煌出现在2009年。
这一年,集团全面收购英国ldv公司maxus品牌、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
英国ldv公司maxus的客车
得益于与世界多家著名厂商长年良好合作累积,以及、等自主品牌的成功经验,集团规划了maxus大通未来的全球市场发展方略。
2011年,全新品牌maxus大通发布,品牌标识由三个银色三角形组合而成,分别代表技术、信赖和进取。同年9月,推出了首款车型v80,其在保持ldv maxus系列基本风格的同时做了全面升级,产品类型横跨物流、客运、vip车、家庭休旅、工矿企业通勤、校车、特装用途等领域。成立8年来,这个品牌在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并成为了业内尽人皆知的品牌。
2015年,以起家的正式进军领域。公司名称也由“公司”更名为“有限公司”。不但形成了覆盖、、、房车、新能源车的产品线,而且c2b 的智能定制模式也深受市场欢迎。
-7-
在政策和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双重加持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而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
2014年11月,李斌联合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企业家和顶尖互联网企业,联合创立了。把全球总部、全球量产车研发中心设立在了。
2016年11月21日,在伦敦发布了英文品牌“nio”、全新logo以及全球最快。
2017年4月19日,携旗下新车亮相国际,这是品牌的中国首秀。同时,量产车首次揭开面纱,超跑也开启了预售。
和传统车企不同的是,造车新势力更具有创新性。它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产业的认知。而打造出了一种高端的出行生态,这也正是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一大优势。
时至今日,、6已经量产下线,而也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首家销量破万的车企。
除了,新势力中的同样也出自。
2017年4月,发布了首款纯电动ag2020。同年12月,首款量产纯电动ex5亮相。
2019年3月7日,第1万辆下线,距离2018年9月28日开始交付,用时5个月零7天,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产品下线超过1万辆的企业。纵观,它更像是一家传统造车企业,这或许是因为其创始人拥有的传统制造经验更为丰富,对于制造的理解也更深,从而能做到“后发先至”。
另外,威马旗下开放出行品牌“即客行”app已整合4家国内主流充电运营商,提供覆盖全国17个的5万根电桩的一站式充电解决方案,以及长租公寓(龙湖冠寓闵行公园店)的共享租车服务。
值得一提的,来自美国的巨头,也把中国工厂设立在了。目前,首款国产车型model已开始接受预定。
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拥有万象、申沃、申龙三大本土品牌。
万象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一家拥有专业研发、制造、销售大中型、中高档公交客车、旅游客车的企业。2004年,该企业迁至市松江工业区东部开发区,新厂区可满足年产3000台、双班5000台客车整车的生产能力。
为了提升研制水平、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万象客车通过股权转让,消化、吸收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的方式进行战略重组,确定与韩国客车株式会社进行合作。
2007年,万象客车的新厂区正式投产,全年产销520余台公交客车,产值超过3亿元,利润超过1400万元。与此同时,万象客车开始为公交提供服务用车。目前,其交付的车辆占在沪公交车的比重超40%以上。
万象纯电动公交车
2017年,万象客车又中标3.6亿元新能源公交车采购项目,继续为的绿色公交事业贡献力量。
就在万象与韩国客车株式会社进行合作后不久,申沃客车有限公司也成立了。
2000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 motor)、(中国)投资有限公司(vic)和瑞典客车公司(vbc)三方投资共同组建了申沃客车有限公司。
申沃客车可同时生产大型长途客车、柴油公交车、cng压缩天然气公交车、公交车以及纯电动公交车等车型,具备年产2500辆客车、城郊客车及500辆的生产能力。其中,申沃纯电动公交车成为2010年世博会世博园区内唯一指定公交车。
申沃公交车
不仅是在,申沃客车还在、、、等地设立分公司。旗下拥有申沃、申沃、申沃等多个品牌。其生产的公交车现已在全国多个的公交系统中投入运营。
2005年,申龙客车有限公司成立,它是三家本土新能源车企中成立最晚的,但却是唯一的综合性客车制造企业。
通过多年的发展,申龙客车已经具备6米至13.7米,中高档产品档次的20多类200多个客车品种的完整产品链,涵盖新能源客车、公路客运、旅游、公交、团体、厢式物流车等各个细分市场。同时,该厂还开发出拥有柴油、天然气、、氢燃料等动力燃料的系列产品,年产能超过1万辆。
申龙氢燃料电池客车
与此同时,申龙客车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产品打入泰国、新加坡、俄罗斯、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建立了多家销售代理商和服务商。2008年,申龙通过俄罗斯gost认证和北美dot认证,率先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写在最后:
曾几何时,牌小轿车是我国唯一大批量生产的普通公务型轿车,也是当时国内产销量最大的轿车,它的出现为中国的工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迈入了合资时代。以为代表的自主在多年合资经验的基础之上迅速崛起,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民族力量。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产业转型,以、威马等造车新势力新能源车企再一次在相聚,它们将和曾经的传统车企合力打造中国车界的“新硅谷”。
声明:本文由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

上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