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表演的南北分别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北狮以徐水北里为发祥地。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当地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样如意,事事平安。簇的艺术品,加入了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神态,舞动起来,就变成一头活生生的狮子,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辗转腾挪,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
上海舞龙舞狮之流传的舞龙表演您看过没_舞龙舞狮,舞龙舞狮表演团队,年会舞龙舞狮出租,春节舞狮,
舞龙舞狮表演团队的基本步法
任何与人相关的表演都有基本步法,醒狮表演也不例外,而很多舞狮队在进行醒狮表演教学时都要求所有队员必须掌握舞狮的基本步法。那么舞狮的基本步法一般主要有哪些步法呢?
醒狮表演中的基本舞狮步法主要有:上步、退步、左右侧步、交叉步、跳步、碎步、小跑步、右仆步、双弓步、八字马、四平大马等步法。其中上步和退步是指让醒狮一只脚向前(或向后)迈步,另一脚随即跟上并呈现两脚平行站立的步法。向前称为上步,向后称为退步。
左右侧步是指让醒狮一只脚向左(或向右)侧迈一大步,另一脚随即向移动方向跨出一步的步法。向左侧迈则为左侧步,向右侧迈则为右侧步。
交叉步是指一种远离移动方向,让醒狮一只脚向运动方向跨出一大步,另一脚随即向移动方向跨出一步,左右交替前行的步法。
跳步是指让醒狮随舞动方向任意跳跃的步法,跳步一般又可分为单脚跳,双脚跳。
碎步是指醒狮表演者用醒狮脚掌进行快速地移动一个小步幅的步法。
小跑步是指醒狮表演时,醒狮以一种左右脚之间步幅较小的向前跑动的步法。
右仆步是指在醒狮表演时使得舞狮右脚伸直,脚尖内扣,眼看右前方,左脚下蹲,屁股坐左脚跟,左脚尖向后45°,双脚掌平贴地面的一种醒狮表演步法。
双弓步是指让醒狮膝盖外张,呈象侧马装的步法。
八字马是指醒狮形成一种双足开立一个肩膀宽,脚尖膝盖皆内扣,抬头挺胸,眼视正前方的舞狮步法。
四平大马步法是指让醒狮脚掌平行两肩,脚尖平齐朝正前方,大腿水平,眼平视前方的步法。
上海舞龙舞狮之流传的舞龙表演您看过没_舞龙舞狮表演团队,舞龙舞狮,专业舞龙舞狮,庆典舞狮队,
舞龙舞狮之龙灯会的文化习俗介绍
颈一般粗尺多长的七节龙身,再用一把稻草扎成鱼尾形的龙尾,一共九节,用稻草间隔地串连起来,每节插一根竹木杆为把。舞草把龙,主要在土家农村山寨举行,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为舞草把龙时间,舞龙的意义是娱乐中包含驱瘟、防火两种。
驱瘟。农历五六月间,是田间稻草苗猛长期,天气炎热,病虫多发,其中毁灭性的病虫害为稻瘟病,在科技落后无法防治的时代,土家农民以舞草把龙来驱逐稻瘟病,久之成习,聚众娱乐。舞草把龙驱瘟,从村寨出发到田野,在每片稻田区、每丘田坎上都要依次顺路舞到,舞的动作与灯龙相同。舞龙队伍,在吹牛角号、放三眼炮、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声中表演舞技,颇为壮观。在各自村寨的所有田间舞完后,将草把龙抬到溪沟边烧掉,谓之送龙归海。
迁火焰。农历的五月端午节前后或七月间稻谷即将成熟期在村寨举行。舞龙这天,全寨各家的堂屋中间放一盆水和一筛子五谷杂粮,候舞龙队伍来。舞龙队伍中除了舞九节草把龙外,有一条将一丈长的竹子从中破成船形,在中间装一盆炭火的火焰,由二人抬着。另有射水、射箭和土老司三人及随后自由观众若干。舞龙队在土老司领头下,从村头一家开始由上而下顺次进各家堂屋后,龙头向堂屋神龛做三点头行礼,接着绕堂屋一圈,再舞各种花样。此时,射水人用射水筒(形状与三章打水枪一样)吸盆中水向东南西北中五方射水(意为灭火),土老司抓筛中五谷向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撇一把。撇到中方为堂屋大门外时,舞龙队出门舞到另一家堂屋。全寨各家都舞到以后,把草把龙和火焰抬到溪沟边烧掉,浇水回海。舞龙迁火焰的意思是:请龙把火焰神迁出村寨,以免火灾保平安。
土家“保龙”与中华民族的龙崇拜
保龙在中华民族的传说中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封建社会上层是帝王统治的化身,民间则为祥瑞征兆。
作为封建帝王统治的化身,怒溪大湾巴人古寨自古以来就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殷周时属鬼方,春秋战国时属巴国南境,从彼时起,中原文化就通过政治途径源源不断传播到处于边陲的各个地区。古代社会,人类对一些天文现象、自然灾害、瘟疫疾病等无法作出科学解释,只有向各类神灵祈求保佑。作为主要图腾崇拜对象的龙,在当时无疑是人民群众祭拜的主体。
秦汉之后,保龙作为帝王统治的化身已渗透到各个角落。作为统治的象征,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龙又作为人民群众信奉的隐性文化符号得以传播和巩固,使这一文化符号累计了更多的有益性发展元素。
作为民间祥瑞的象征。把龙当作祥瑞象征,是把龙当作保护神进行崇拜的产物。所以,人们到处刻画龙纹,绘制龙形,甚至谎称自己见到了龙。直到现代,江口县的土家族地区仍流传着许多与龙有关的图案,除在家具的木雕、装饰以及许多石雕作品中以外,在背带、围腰、服饰等生活用品上也能随处可见,这些无疑是将龙作为祥瑞象征的结果。
二月二“龙抬头”节是中国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是专门祭祀龙神的日子。据有关学者考证,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的形成是中国人把龙当成主管雨水的水神进行崇拜的产物。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春分时节,大地逐渐转暖,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正是从这一天起抬头活动的,随之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早在永乐八年(1410年),怒溪大湾巴人古寨一带就有了“舞龙求雨”的图文记载。
上海舞龙舞狮之流传的舞龙表演您看过没_舞龙舞狮,舞龙舞狮表演团队,年会舞龙舞狮出租,庙会舞龙舞狮,
上海《醒狮堂》专业舞龙舞狮表演团队
181000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