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旧称霞飞路,是一条堪与巴黎的香榭丽舍、纽约的第五大道、东京的银座相媲美的大街。5500米的霞飞路,贯穿了整个“法租界”。而在那是的上海滩中,“法租界”是所有租界中最时尚的一个区域。
那些彼得堡的贵族们在霞飞路开设了崇尚法国文化,精致、高雅的商铺,以致营造了这片区域独具魅力的生活样式,吸引了大量文化精英与新思潮者。这使得霞飞路迅速成为了十分繁华且富有浓郁异国情调的高雅商业街。
霞飞路承载的,是上海最好的年代:十里洋场,歌舞升平,海纳百川。就连亦舒,在她的小说里都充满了对霞飞路的回念;可那同时也是上海最坏的年代:租界林立,贫富差异,战火连绵,底层穷苦百姓历经的是对命运的无能为力。
1949年后,为纪念淮海战役,霞飞路改名为淮海路。到现在淮海路还留下了不少当时外国洋人建造并居住过的建筑住宅,上海人习惯称它们为“小洋房”。
更名后的淮海路,全长近7公里,分为三段定名淮海东路、淮海中路和淮海西路。淮海东路和淮海西路比较短,分别位于淮海中路的两头头。而上海本地人经常挂在嘴边所说的淮海路,实际上是指淮海中路那靠近东部的一段最繁华的商业区域。
夹杂在繁华的商业区之间,是历史留下的颗颗遗珠,沉寂又明亮。淮海中路西段如以常熟路口为拐点,朝西方向就是美国、日本和法国的总领事馆以及宋庆龄公馆。这些建筑都是旧时留下的小洋房改建而成。
而从常熟路口朝东步行10分钟就到了襄阳路,在这段淮海中路上,路的左面便是毛主席来上海时喜欢居住的东湖宾馆(原杜月笙公馆)。
淮海中路的西段历来属于上海的高档住宅区,解放后,上海市的政府要人,著名的演员和名人等也都集中住在这个区域,这里集中了各种各样漂亮的西洋建筑。
在这一段路不比商业区,行人不多,即使是白天也总是非常的安静,几十年来一直如此。而一过襄阳路,就进入了淮海中路段的繁华商业中心区,那里集中了上海人人皆知的第二食品、哈尔滨、老大昌、长春等上海最著名的美食店。
老大昌的冰糕。店里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80多岁的老夫妻,坐在店堂一角慢慢吃着冰糕,这对老夫妻是东华大学的教授,爷爷前不久刚过生日,没吃蛋糕却对冰糕念念不忘。“这个冰糕真的好吃,老头子跟我解放前认识的,那时阿拉就来这里吃冰糕了。”在当时那个年代,老大昌就是年轻人的哈根达斯。
哈尔滨的西点是不少人的最爱。“哈尔滨”的蝴蝶酥和国际饭店的大蝴蝶酥有得一拼,他家的白色包装拿出去也挺有面子,上面印着一行字——“勾起你温馨的回忆”。
沧浪亭的辣肉面。对于老上海来说,不管是以前的霞飞路还是现在的淮海路,这条路上的沧浪亭就是上海面的标杆,它家做出的面是什么味道,那上海最正宗的面应该就是这个味道了。
长春经典的大红肠、中秋的鲜肉月饼、冬天的芝麻核桃粉,永远都有人在排队,人气爆棚。
老人和的环境是老式上海餐厅,有点嘈杂,但是菜品的性价比非常高,浓油赤酱甜咪咪的本帮菜很合上海人的口味,鳝丝、毛蟹年糕都是真材实料广受好评,糟卤更是一绝!
红房子西菜馆多次被媒体评为上海经典的怀旧餐厅之一。罗宋汤、法式蜗牛、意大利冰糕不可不试。室内新装修过,老有情调的。服务员都是上海老阿姨。
淮海路商业区的商店装潢典雅高贵。无论是建筑外表,还是内部布局,都散发出浓郁的城市型文化休闲气息。
这里广纳世界精品,香港广场、力宝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现连卡佛)、巴黎春天、万得城等以高雅的姿态展现着国际顶级名牌,使上海的都市购物具有了世界级的水准。
最近,听闻淮海路陪伴了上海人二十余年的太平洋百货即将因为种种原因关门谢幕,惹得颇多上海人们唏嘘感慨。时代的发展便是这样,那些年,过年过节人挤人的画面、那些翻看了无数遍的广告纸、那些站在收银台边帮你刷卡收券的贩子们也不会再出现。
时代的进步,总会伴随着情感的阵痛。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她如今的一切,都是因着这些新旧更迭,因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底蕴而成。
这便是最好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