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香港马会助力全民健身公益系列活动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培训(上海站)在上海静安区全民健身中心举行。
在香港马会的大力资助下,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自2014年以来,连续开展以“相约动起来 健康中国人”为主题的香港马会助力全民健身公益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分片区进行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再培训,产生了积极社会效应,成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有益实践。
上海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令人耳目一新的经验与特点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们深有感触。
不固化数量以保活力
此次上海站的培训限制人数为150人,在追求培训过程规范化和精细化的同时,要求每位参训学员都必须有自己负责的健身团队,“这样才好再扩展下去”,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常务副会长史济星说,“我们一般将培训对象重点放在团队和岗位,我们历来反对以人数作为工作的目标。”他介绍说,上海社体指导员工作提倡“三抓”:一是培训抓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人都要成为各个等级的社体指导员,用社会体育指导员规范团队的运作。比如上海广场舞扰民很少出现,因为团队负责人都是这个体系里边的。二是社区抓建站,逐级建成三级组织体系,最符合国家发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区一级到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站,也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自立组织。大家选站长和副站长,我们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比如在社区文化中心为他们提供办公室,维护基层社体指导员的权力和利益,为他们开展指导提供方便,这就是整个体系。
史济星也谈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抓形象问题,目前上海5万社体指导员,但知道有这样一个人群存在的,都是体育系统内的。“我们去年专门配备了标志服,但是很多人当做礼服,大活动穿,平日不舍得穿,又体现不出来。”
“上海去年社体指导员培训总量达到8万多,但其实每年都在削减,比如两年不注册的去掉,年纪大的去掉,始终保证名副其实,年年都在调整,不固化,才能保证其活力”史济星说。
保证能上岗人尽其用
“没有岗位就空化了”,拒绝没有岗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上海社体指导员管理的另一特点。
做到这一点上海形成了相应的保障体系,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主抓。在上海,社会体育指导员很多意见和诉求反映不会找不到渠道,协会就像娘家一样。通过把协会工作做实,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现社会化过程中的去行政化。“行政管理是按照组织体系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凭什么管,行政管理肯定是走不通的”,史济星说,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是体育的产物,它是在社会领域,就如全民健身是全民的,不是体育一家的,大家都有这个意识才能建设健康城市。
为了让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尽其用,能上岗,并且发挥实际作用,上海在全国首开“体育旅游”社体指导员先河。“我们不是为做这件事而做,而是体育需求,上海已经达到老年社会如何不断满足老年人体育需求,我们和上海周边农家乐联系,包括设立体育项目等等,同时培养出服务体育旅游的社体指导员。”史济星表示,按岗位做实事,才能发挥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不仅是满足国家需要的人数。产业消费的本体是老百姓,要特别注重这一点。在史济星看来,“年龄偏大、文化太低、女性偏多”,是现在学界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评价,事实上由于中国社会目前的特定属性,我们不能把年纪大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弊病,因为目前社体指导员是公益义务的,我们可以更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但也需要伴随着相应的市场化。(项涓 洪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