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即将迎来五周岁生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3.0版方案确定的98项改革任务已完成超过90%,到今年底将总体实现“三年目标、两年完成”。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开展制度创新,将多项经验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激发各类企业活力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推出的一桩桩改革举措、一项项开放措施,区内的企业感触最深、最有体会。
欧莱雅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一家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实行备案管理注册(以下简称“非特备案”)企业。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非特备案”流程上进行创新,大大缩短产品在中国上市时间(近3个月),企业能更快把最新产品引进中国市场。例如,兰蔻一款“粉底棒”通过“非特备案”减少研发到上市时间,填补这一品类产品空白,吸引了新顾客,促进了销售。
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另一家企业——畅联股份,也依托区内电子化及无纸化通关的创新推动,积极探索简化通关操作模式,帮助客户大幅简化申报流程、缩短通关时间、降低操作成本。
例如,2015年末,畅联股份与食品制造商亿滋开展合作。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亿滋成为“边检边放”(即进口货物在抽样送实验室检测同时即予放行)试点企业。在此背景下,畅联股份将整个物流周期缩短一半,节省大量时间及经济成本,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五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核心,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形成一批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创新。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介绍,归纳起来,就是“四个确立、四个形成”:确立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确立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上述制度创新极大地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55524户,是前20年同一区域设立企业数的1.5倍;新设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浦东1/10的面积创造了全区3/4的gdp和3/5的贸易总额,以上海1/50的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gdp和2/5的贸易总额。
多项举措向全国复制推广
2013年9月,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浦东挂牌成立,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2015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从保税区扩展到陆家嘴、张江、金桥、世博区域,总面积120.72平方公里;2017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3.0版。
在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看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主要是适应三方面形势变化的需要。首先,贸易形势变化的需要,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贸易形势正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实体贸易向数字贸易转变,多边贸易向双边、多边贸易并存形式转变;其次,适应中国经济对外开放需要,探索贸易、投资、金融等一体化开放;最后,中国经历四十年改革开放后,需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融入全球经济。
翁祖亮表示,浦东新区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例如,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最基础、最重要的改革。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布全国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清单外实施备案制。五年来,负面清单一方面持续缩减,已从最初的190条减少到2018版的45条。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修改“外资三法”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将负面清单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
再如“证照分离”改革,五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有127个创新事项及“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浦东新区开发开放28周年新起点上,下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聚焦高水平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率先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翁祖亮表示,目前浦东新区正在总结评估五年改革经验,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研究谋划深化方案,初步考虑抓好三个关键词:
一是升级,政府职能转变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打造升级版。贸易便利化将以关检融合为契机打造升级版,推动通关全流程时间从“天时代”向“小时时代”“分时代”“秒时代”迈进,推动贸易便利化措施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拓展。
二是引领,切实当好“试验田”,积极参与世界自由贸易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卓越指数”完善和应用,在全球自由贸易区评价和引领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是转化,把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聚焦上海和浦东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及新兴产业,针对制约产业培育壮大、集聚发展的瓶颈问题,强化制度供给能力,以系统性改革提升产业竞争力。
翁祖亮说:“我们已制订《浦东新区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行动方案》,加强规划对接、改革对接、创新对接、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民生对接,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向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设自贸试验区的省市拓展。”
杨成长表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自贸区改革要与“一带一路”、深度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自身特点和特色。立足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试验区可重点探索金融业改革开放相关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