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刚刚落下帷幕的上海人大、政协会议,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紧紧围绕上海创新发展、改革开放、民生改善和城市安全谋划未来工作,围绕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积极履职尽责,为上海继续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广泛凝心聚力。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文化作为重要命题的召唤振聋发聩。上海响应号召,近期出台的“文创50条”提出,未来5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1月23日-29日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市政府报告中关于“2018年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制造、购物和文化4大品牌”的规划,更是将文化品牌作为发展重心。
如何打造上海的文化品牌?如何加强文化的创新力度?如何将上海建设成为更具魅力的人文之都?各界代表纷纷献计献策,其中,市人大代表、市总商会副会长、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许文智“关于打造上海黄浦江滨江岸线走廊文化品牌的建议”引发强烈关注。我们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企业家,近年来,在他的引领下,三湘印象以不断精进的文化项目,说好中国故事,展示文化魅力,助推区域发展,硕果累累。此次参与两会,从理论的高度到执行的深度,无不让人感受到他对文化发展的赤诚信念。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担当着为城市塑形铸魂的责任。上海未来要建成全球卓越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一定要与之匹配的文化品牌。
——许文智
许文智代表在建言中,重点关注黄浦江45公里岸线走廊文化品牌(以下简称:滨江走廊)的建设。
他表示,滨江走廊目前已全面贯通,漫步道、骑行道和跑步道硬件设施齐全,为提炼上海文化,传播上海文化和开展文化展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需尽快加强文化的融入,逐步打造成为上海文化的金字招牌。为此,他提出了三大建议:
1.政府积极主导,通盘规划设计。
已建成的滨江走廊跨越浦东、杨浦、虹口、黄浦、徐汇、闵行等几个区,打造滨江走廊上海文化品牌需要市政府 关部门主导参与,如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土局、市旅游局等部门。一是要统筹各区发展的文化业态方向。根据滨江走廊途沿江两岸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近现代工商业文化等资源,以及走廊两岸遗存的复古工业建筑群,游客交通线路、餐饮、住宿、观光游览、购物需求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规划、通盘设计。比如黄浦、虹口、浦东、徐汇可规划发展观光演艺业态,虹口、黄浦可规划发展抗战文化业态,杨浦、虹口还可发展近现代工商业文化业态,闵行、徐汇可发展体育文化业态,等等。二是要协调各区进行文化联通。滨江走廊文化应该是浑然一体,又各具特色的,需要市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各区,既体现各区特色,又相互融和、浑然一体。市政府可主导重大项目,进行统一募智、募金、募空间,切实做好各区之间的协调工作,进行科学的通盘规划。三是主导协同发展市 “旅游信息、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观光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会展”八大旅游要素,形成以文化为核心配套完善的体系,不断提升滨江走廊文化吸引力。
2.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确定文化主题。
如何利用滨江走廊优势,打造以文化为中心的双创新舞台,有很大值得想象的空间。上海要借鉴美国纽约的百老汇、法国巴黎的红磨坊、英国伦敦的西区文化名片的创立模式,融合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学习“最忆是杭州”、“又见平遥”、“知音号”、“印象大红袍”、“又见马六甲”等反响很好的文化展演案例,对标国际标准;并结合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城市精神,以及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广泛征求国际国内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建议,广泛征求上海人民的意见,最终得到上海大众认同,形成上海滨江走廊的文化主题。
3.开展文化展演,推出上海文化新名片。
新出台的“上海文创50条”指出,激励创作、鼓励演出、繁荣市场,推动全市演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向世界呈现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利用滨江走廊打造上海文化的契机,诸如,举办“最忆上海滩”、或“印象·黄浦江”等综合文旅项目,积极弥补目前上海缺乏有影响力文化品牌的遗憾。从开展的文化展演中,汲取、借鉴、保留优秀的作品和好的展演模式。在滨江走廊沿岸新建或选取已有的,1-2处合适的演艺场所,搭建上海文化金字招牌的展演舞台,像百老汇、红磨坊、西区一样,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展示上海魅力,鼓舞上海人民,向世界呈现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挖掘根植本土的文化内涵,放眼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博闻广识的许文智侃侃而谈,展现一位人大代表对文化品牌建设的拳拳之心。滨江走廊的飞跃,将为上海带来怎样的辉煌?让我们与许文智代表共同期待与推动。